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民战“疫”,与病毒较量,“中国速度”必须跑赢。响应号召,人文学院师生努力宅家战“疫”,战“疫”不止,大创不停。早在寒假伊始,学院就已成立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工作协调组,统筹对接数十个大创项目指导小组;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期,更是建立大创负责人抗疫联络群,及时发布信息,积极跟进、推动各项目研究进展,鼓励创新研究方式方法。
近日,学院大创工作协调组组织了项目中期成果汇报暨线上模拟答辩,组建“人文学院大创答辩评委组”。各项目负责人在老师的指导与项目组成员的协作下,将录制好的答辩视频、ppt以及相关说明材料统一发送到评委邮箱,评审老师们通过在线观看答辩视频与相关材料,对每个项目都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指出了项目存在的优缺点,为项目发展提供方向,最后评定出推荐市级项目的名单。
疫情阻隔了你我的距离,却阻挡不了师生们对于科研的热情和向往创新的精神。查清华教授指导大创项目《晚唐诗在韩国的传播与影响:文献搜集与整理研究》,为项目制定计划指明方向,为过程实施提供建议;黄轶教授多次线上指导项目《中英湖畔派诗歌比较与推广——以汪静之和华兹华斯为例》,帮助同学们设计调查问卷;沈向荣副教授认真负责,经常主持召开网络会议,启发《绘本阅读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方案研究》项目成员在思考中提升自身研究能力;姚华副教授对项目《中国传统服饰变迁及当代影响——以汉代至宋代的女性服饰为例》的发展很是关心,在项目的要点和出彩点上对学生团队加强指导;项目《“濒危”汉字的科普教学——如何帮助师范生准确应用汉字的方法探究》的指导老师余颖,积极跟进项目进程,推动专业知识在项目中的运用,帮助同学们更贴合实际地修改教学视频;沈之杰老师采用循循善诱的方式,耐心解决《基于数据库的初中文言文语言知识调查、研究及其成果的教学应用——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中心 》项目成员的每一个问题,同时提供线上自学的途径和平台,鼓励大家逐步将难题一一攻破。
指导老师们在线指导大创项目
模拟答辩视频与部分评审建议 评审老师们认真审阅答辩项目并撰写评议意见
书香萦绕,科研不辍。人文学院教师与学生大创项目团队互助共进,“云指导”深入推进项目开展,营造了教学相长的线上良好氛围,成为在家抗“疫”新典范。
(供稿、摄影: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