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传学院师生探索专业网课多种新式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0-03-11浏览次数:27

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全国各地的学生无法正常返校回到课堂上课。影视传媒学院党政领导班子运筹帷幄、果断决策、精心部署,要求艺术类专业技能课也要想方设法开展网上授课。表演专业的老师积极响应,并动员学生做好网上开学上课的准备,宅在家里的学生顿时欢呼雀跃起来了,并给老师出谋划策推介各种上网课的平台和技术。老师们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学习网络授课平台,收集资料、准备道具,为网课的正常运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3月2日,学院表演专业第二学期的网络课程正式开启。

面对特殊疫情,表演专业的老师们排除万难、共克时艰,采用多种形式,顺利开展网上教学。根据表演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老师们准备了相关视频学习资料,通过各种方式传达教学计划和要求,并做好落实和督导环节的工作,保证教学效果。表演专业是以实践授课为主的,表演专业教师克服种种困难,均是采用多个平台授课,以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无论是理论实践,还是视频学习技能,都没有因为网络授课而影响教学进度。老师们认真践行“停课不停学”的工作部署,在困难面前决不退缩,在网络空间上好表演课,师生互动,精彩纷呈。

表演专业的老师们在一周的教学运行中,不断思考、总结、探索。学生的反响也非常不错。师生之间共同配合,共同解决问题。每一位老师都从自身做起,用爱心和耐心为疫情下的特殊网课教学献计献策、尽职尽责。

读书观影计划

早在2月份,学校根据教育部的2号文件向全校下发了建设网络课程的相关通知。学院立刻开展了紧锣密鼓的网络课程建设的筹备工作。对于很多教师而言,这次的网络授课是他们执教生涯中的第一次尝试,没有了教室里面对面的讲解,没有了课程中的互动,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障教学效果,成为教师们共同探讨的话题。在学校领导和学院班子的共同努力下,老师们通过头脑风暴拟定出了一系列网络学习模式,按照校院两级的需求建设各种形式的网络课程无疑是其中的主体,同时影视传媒学院结合自身特色开展读书和观影活动成为最具专业特色的网络教学辅助手段。2月15日,影传学院正式在学院范围启动了全专业的读书观影活动,预热网络远程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十位专业负责人接到“军令状”后,立刻通过网络会议召集本专业教师骨干力量确定读书会的形式和主题,结合各自的专业和课程特色,推荐国内外优秀著作,挑选国内外优秀获奖影片,拟定读后感和影评的写作要求。

2月21日,全院十个专业都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制定了详细的读书观影计划,并且向全院师生发起了总动员。师生们积极响应,朱恒夫教授第一时间为戏剧戏曲学的研究生同学们推荐了一份传统戏曲和优秀话剧剧目清单,内容都是在戏剧戏曲学专业领域里趣味性较强、易懂、令人收益大的题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读后感和观后感的写作基础上,部分专业还主动给自己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例如广告专业在读书的基础上,推动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在学习沉淀自我的同时,在比赛过程中磨练实际操作能力;播音与主持专业要求同学们在关注疫情的同时,选择或者原创一篇相关文稿并且进行音频的录制,巧妙的将新闻时事与专业技能结合在了一起,锻炼了笔头也锻炼了专业朗诵技巧。3月2日正式迎来了网络课程的开学,各位老师按照学校统一部署稳步推动日常教学的网络化,与此同时,老师们在课余时间开始指导同学们进行读书和观影活动。课程和阅读相结合,成为保障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老师们通过视频、音频等手段开展指导,结合课程教学的内容,毫无保留的推荐出自己心目中最优秀的书籍与影片与同学们分享,引导学生们在阅读观影中落实对知识点的理解,强化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体认。对于理论教学的内容,课堂上传授的内容,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观影得到强化;再具体落实到书写的过程中,老师再和学生进一步交流,加深了对学生知识点的理解。对于技能训练的内容,通过远程网络方式的教学的确无法替代在同一时空内老师对演技、表现的指导、同辈间对声台形表的切磋,但是通过老师们有意识指导下的阅读和观影,学生能够对技能本身有更深层次的认知,对技能在一部完整作品中的意义有了更明确的理解。同学们在老师耐心的指导下积极向学院投稿,字里行间流露出获得知识的喜悦,也让老师们看到网络教学的效果在沉淀。

  

用声音记录战“疫”瞬间

在这漫长的等待中,我们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有那么一些难忘的瞬间,也许是来自新闻奋战的医护人员,也许是来自身边发生的暖心故事。网上开学第一周,播音主持艺术专业18级主持班的同学,在高祥荣老师的《语言表达》云课堂,用声音记录了自己最难忘的瞬间。同学们用心吐字,用爱归音,心中涌爱,以声传情。

学生微节目节选

主持班 孟玉: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付出那么一点点的、或许只是很微弱的一些光芒,就一定能够照亮这个世界。正如鲁迅先生说的那样,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主持班胡昊:我的爸爸是医生,我感受到了一线医务工作者的辛苦,医疗保障物资不够,没有防护服,爸爸只能穿两层一次性雨衣工作,每次结束任务回到医院,身上的衣服都是从内湿到外,顶着极大的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每一位医疗工作者都默默承受一切,或许我们多了解一些前线工作人员的辛苦,就不会再觉得宅在家里是什么难事,应该是幸福的事。

主持班侯雨涵:都说每个人的故乡都是一份难舍难割的情怀,我亦是如此,我从小是生活在一个古城里,所以古城对于我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让春节少了一丝热闹和年味,但大家也都是为了彼此的安全着想,极力配合国家安排,预防疫情,所以我相信,如期而至的不止有春天,还有疫情过后平安的我们。

主持班谈婧怡:在疫情期间,我们共同经历了一段特殊的时光,在防疫抗疫的路上也有许多值得关注的“瞬间”,国内疫情爆发正盛的时候,我身处国外,这场战疫让我的旅行也变得忧心忡忡,其中有两个瞬间让我感受深切。虽说不上是气愤,但是真的能够感受到我与祖国那一刻是多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

在线创排小品集

影视传媒学院唐剑威老师带领19级戏剧表演本科生和18级戏剧MFA研究生通过观察、记录疫情中所看到的所经历的一些人和事,不断地远程沟通和指导编排了《观察生活-疫情小品集》,其中作品有19级表演本科生沙子博同学亲身经历的《亏了还是赚了》、赵显同学的《一波三折》、金真旭同学的《隔离》、高璇月同学《家庭战“疫“》,18级戏剧MFA研究生胡晓燕同学的《精神支柱》、高兴东同学的《出门》等,都是同学们在疫情中不忘记认真观察生活、关注时事,老师在线上辛勤指导、修改创造出来的。师生们通过网上台词排演,记下观察生活素材,一步步打磨作品,为正式开学后的教室合成做好准备。

  

学院师生希望通过创作的疫情小品集,以舞台艺术呈现的方式,敬畏平凡的生命、鼓励被裹挟在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告诉他们阴霾终将散去,冬将尽,春将至,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供稿、摄影:影视传媒学院)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