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新春伊始,一场始料未及的“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牵动着全体外语学院师生的心。在学院党委的全面统筹下,迅速成立了在线教学领导小组,由主管研究生教学和本科教学两位副院长牵头,统筹协调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工作,重点推进网络课程资源“三把关”、课程设置“三定位”、课程准备“三确保”、课程实施“三保障”、重点群体“三突出”、榜样引领“三主动”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教学工作方法。师生隔空上课,屏幕产生的距离并未降低教学效果,更没有隔断学生学习的热情。
精准定位、重点施策
学院把“三定位”原则,即思政定位、课型定位、对象定位原则作为开展网络课程的指导原则。鼓励教师以讲政治的高度做好网络教学工作,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身网络学习,要求在线课程融入“课程思政要素”,引领学生众志成城、同舟共济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同时,将专业学习与坚定理想信念相结合。学院组织研究生六个专业、本科三个专业、大学外语教学部相关负责人和骨干教师,结合不同授课平台的特点,根据各专业、各年级课程进展程度,对各类课程的课型定位做出不同类型的安排,丰富学生自主学习的渠道。
精心准备、顺利呈现
为了确保按时开课,短短的三周的时间学院确定了网络授课准备“三确保”原则,即:确保所有教师掌握网络授课技能,确保所有课程网络授课条件齐备,确保所有教学班、所有学生全部准备到位。
在六位二级学科点带头人的精心策划之下,研究生教学工作静水流深,有条不紊。学院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制定了三个方案《研究生读书笔记远程指导方案》《研究生课程教学远程指导方案》《研究生毕业论文远程指导方案》,要求各位导师指导学生利用学校图书馆的大量电子资源,在家静心读书,修改和写作论文。
各位老师第一时间响应号召,认真备课,迎接新挑战。卜友红教授在接到网络授课的指令后,调整了中国大学慕课平台上的“英语语音”课程的设置,以应对疫情期间的学习需求增加。卢敏教授通过在线讨论、鼓励学生阅读经典诗歌、小说、演讲等,大大丰富了“美国文学”课程的教学。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的李四清副教授除了在线批阅研究生论文修改稿,还通过微信语音、视频等方式协商与探讨细节。在李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几位同学的论文撰写进展顺利,有一位同学撰写的论文已进入CSSCI期刊的外审阶段。英语笔译专业的李志强副教授利用微信、QQ等通讯工具指导十余名研究生研读翻译文献、开展翻译项目、写作学术论文;此外,他还带领研究生,一起指导本科学生创新项目,使得研究生和本科生一起快速成长。英语专业的沈烨炜、顾翡老师在课程建设中除了博采众长地结合了讯飞、微信、超星、zoom和“瞩目”等不同授课平台的特色功能外,还结合本次“新冠”疫情,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与“新冠”相关的内容,帮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
为帮助教师顺利授课,学院教学办还提前为每一门课的学生建立了一个微信群,并与每一位任课教师进行了对接,帮助师生建立便捷的联系手段,确保网络授课顺利进行。
精细保障、奉献担当
为保障学院网络授课顺利进行,学院提出了组织保障、服务保障、人文保障的网络授课实施“三保障”工作机制。在大力推进网络教学的同时,学院针对毕业班学生、少数民族学生、低视力学生等重点群体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特色网络教学,并始终贯彻突出服务对象、突出服务内容、突出服务效果的特色“三突出”服务。李艳平老师不厌其烦地帮助低视力学生许德辉同学进行论文撰写与修改,目前初稿已顺利完成。少数民族阿娜姑同学在裘雯老师鼓励和指导之下毕业论文进展顺利。
学院在网络教学的准备和实施中,始终注意观察和发掘教师队伍中主动担当、主动奉献、主动创新的“三主动”先进教师典型,并积极号召全体教师向他们进行学习。英语专业退休教师胡伟敏,依然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帮助中青年教师一起开展好网络教学。英语专业的张炜老师,提出多平台协作授课的模式,并以自己所授的综合英语课程为范本建设了优质的在线课程。日语专业的曹倩老师,主动边学边建,边建边试,在极短的时间内建设了一批质量高、内容全的网络课程。法语专业的黄冠乔老师高效学习并掌握了云平台的使用技巧,并主动开展在线测。大学外语部的徐楠、张斌等老师,主动通过多平台结合的方法完善了网络课程的设置,率先投入到第一轮的网络授课测试中,为整个学院的网络课程授课测试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外国语学院将紧紧依靠全院师生,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做好“新冠肺炎”期间的网络教学,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相聚在春暖花开的师大校园。
(供稿、摄影: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