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材学子宅家战“疫” 以真学真悟克时艰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0-02-26浏览次数:73

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发的疫情,引起了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关注,化材学子也有个不同往常的“悠长假期”,响应国家和学校的号召,以“宅在家”为行动,怀报国之愿,感悟生命的意义,以学战“疫”,韬光养晦,领悟专业之光,明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利用云课堂在线指导学生自学

根据学校领导和教务处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学院制定了《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关于做好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阶段本科教学工作的通知暨网络课程教学工作方案》,老师们根据方案,立即行动,短短三天时间里,在上海师范大学网络教学平台(超星)完成本学期所有130门课程的教学准备。同学们接到通知后,主动开展线上自学。有一位沪籍同学,根据老师给的思考题,写出学习报告,并盖上湖北地区的邮戳,为湖北加油,老师积极指导,学生还推荐他阅读过的参考书。学生们在疫情面前,认识到为什么要学化学,怎么自我学习,心存大志。

本科生立志科研,在线研读文献写出综述

2017级化学(师范)大三的谢嘉阳同学认为作为学生,停课在家,正是确定毕业论文选题和考研准备的大好时光。他不断问自己三个问题,毕业论文做什么?考研专业如何选?怎样开阔科研视野?得出一个答案,就是利用学校数字图书馆研读化学学科的最新文献。正逢老师建了仪器分析课程的微信群,看了在群内分享的课程资源、科研进展,于是检索阅读了大量感兴趣的英文文献,与老师交流后,写出了《色谱分析技术在生物、环境、食品样品中醛类物质分析领域中的应用》的文献综述。嘉阳同学觉得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应该和同窗们分享所学所悟,共同进步,于是将综述投稿到化雨春风工作室(学院思政网上工作室)发表。

  

研究生居家写作,提升学术交流能力,多篇论文发表

硕士研究生二年级的郑云珊,翟艳、滕欣妍、孔煥君和博士生郭小玉等同学利用学校图书馆开放的资源库,研读相关文献,分析实验数据,大大提升自身的学科素养和科技英语写作能力。疫情期间,就分析化学硕士点的硕士生共投稿论文6篇(含修改稿4篇),其中3篇已被相关学科重要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Nanoscale和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接受录用并在线发表。

  

化雨春风工作室强势推出“停课不停学”等系列专题

院学生工作组,在谢青副书记副院长领导下,由李晓彤、袁王骏两位老师牵头,由9位本科生组建编辑组,利用网上学生思政教育平台-化雨春风工作室,邀请任课老师、研究生、高年纪学长和已在有机所读博的校友,结合战“疫”当前中所需的化学专业知识和前沿技术撰稿。至今小编们共策划“面对疫情的心理挑战”、“防疫小贴士”、“停课不停学”、“化学家的故事”、“科技百宝箱”、“本科生读文献”、和“战疫当前:花菜专属话题墙”等系列专题,可谓书房乾坤大,推送了17篇专题系列文章,提升学习战疫的信心和能力,育智育人,立德树人。

(供稿、摄影: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