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2025年10月28日
标题:游戏也能成为STEM教育?这场研讨会给出学前STEM教育建议
作者:文汇报 李相如

作为人生学习第一站,学前阶段是科学思维、探究习惯与创新意识萌芽的关键时期,其教育质量已成为影响国家教育战略基础的重要变量。
10月27日,2025年幼儿园STEM教育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开幕,上海学前教育学院学前STEM教育研究中心也同时揭牌。
国内外学者以及全国各地的幼儿园名园长、特级教师等围绕课程研发、教学实践、课程体系及评价体系等关键议题分享探讨。
“期待中心面向实践开展原创研究,形成可复制的教育方案与课程成果,培养高素质师资,为STEM教育改革输出治理知识。”上海师范大学社科处处长姚潇鸫教授表示。
美国东田纳西州立大学早期STEM研究中心主任艾丽莎・兰格(Alissa Lange)谈到,参与丰富、有趣且互动性强的STEM学习活动,对幼儿早期体验意义重大,但提升教育工作者支持STEM教育的能力至关重要。她还谈到,应重新定义STEM教育的内涵,让它更具包容性——无论是幼儿还是成年人,每天的决策与观察行为,本质上都与STEM相关,比如幼儿通过掉落勺子观察因果关系。
上海科技馆馆长、上海市特级教师倪闽景针对性地提出学前STEM教育的十点核心策略,涵盖感官与情感能力培养、好奇心保护机制、科学实践方法论、错误包容与创新培育及环境资源利用等。
“幼儿感受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学前教育阶段,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发展感官能力和情感能力,而不是学习知识。”他举例说明,人类原本可听见20Hz至20000Hz的声音,但很多人因幼儿时期远离自然,未接触过7000Hz以上的声音,成年后对这部分声音变得不敏感,最终可能仅对30Hz至6000Hz的声音敏感。
倪闽景认为,关注幼儿“聪明”和“笨”没什么太大的价值,真正有用的是“自主、专注、坚韧”,这些品质都可以在STEM教育活动中培养。
STEM教育还能有更多形式吗?
专家与现场案例共同展现了学前STEM教育的多元实践路径。
全美科学教育协会(NSTA)核心期刊《科学与儿童》编委、美国孟菲斯大学教授谢莉·康塞尔(Shelly Counsell),分享了儿童游戏与数学的关系。
她提到,无论是美国流行的棋盘游戏 “梯子和球”“四子棋”,还是中国传统的跳棋,儿童都需运用注意力集中、策略制定、问题解决、记忆运用等综合能力——比如玩中国跳棋时规划路径,玩四子棋时预判对手行动。
康塞尔认为,将游戏作为日常教学工具,教育者与家长可通过观察与引导,挖掘儿童在游戏中展现的数感、策略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等,最终促进其社会能力与认知全面发展。“兴趣是驱动学习的燃料。”
此次会议由上海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主办,美国东田纳西州立大学早期STEM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教育大数据与教育决策实验室学前教育数智化创新发展专题实验室、上海托幼协会、上海虹口区教育学院共同协办。
链接地址: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1007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