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老少共学、代际共融,中国老年教育如何跨龄三代、祖孙同乐?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5-10-22浏览次数:10

来源:上观新闻 2025年10月22日

标题:老少共学、代际共融,中国老年教育如何跨龄三代、祖孙同乐?

作者:解放日报 徐瑞哲


迎来敬老月、重阳日之际,首届上海老年学习课程展期间,新书《中国老年教育(2024)》在沪首发,统计全国老年教育领域相关研究成果的资料信息,梳理我国老年教育相关的大事记和重要文件,收录2020年起各地较有代表性的老年教育专题报告和特色案例,成为上海老年大学时隔5年发表的跨年度学术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老少共学、代际共融,处于老年教育与青少年教育的“交叉研究”范畴内。在祖孙同堂、隔代教养的中国特色家庭背景下,老年教育如何跨龄三代、祖孙同乐?

在上海展览中心连开3天的首届上海老年学习课程展上,上海市第十届九九重阳节“长者风范 天伦之乐”老年教育成果展演同步进行。“老少同乐·共筑舞台”环节,上海市长宁区愚园路第一小学的孩子们与上海老年大学的学员们携手,演绎了经典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孩子们清澈纯净的童声,与老年学员们浑厚深情的嗓音巧妙融合,交织出跨越时空的和谐乐章。这首承载着几代人共同记忆的歌曲,不仅唤起现场观众的情感共鸣,更让老少两代人得以在音乐中传承文化、在歌声中传递温暖。

不仅同台,“银龄”与“少年”也能同堂。在上海老年大学展区,一系列以“大手牵小手 银发暖童心”为主题的互动课程——如花艺制作与健康护理,吸引众多观众参与。在现场,长者们与来自上海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们结对协作,共同体验,在互动中教学相长、欢声笑语,更显现出老年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创新的潜力。

有意思的是,在高校“一老一小”相关课程已经开发“上架”。华东师范大学老年大学正在开设新课程《老年幸福学和家庭教育——隔代教养的平衡艺术》。理论上,孩子最好由父母亲自照料,但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家庭是双职工家庭,当代社会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工作时长越来越长,很少有新手父母能够不假他人之手,独立把孩子带大。

由此,祖辈参与照料孙辈,已经成为常见现象。这门新课正式探讨如何更好地完成这项“人生任务”。通过讲授家庭中祖辈和亲辈如何合理分工、妥善配合,做好孙辈的养育和教育工作,课程传递给老人一套“育儿工具箱”,还给出“生活照料但不过度保护”“及时补位却不喧宾夺主”等具体原则。这套课程体系的老年教育,希望家中长者从一个可能因观念落后而引发矛盾的角色,转变为拥有现代知识、懂得沟通艺术、富有生活智慧的宝贵家庭资源。

从新思路、新课程到新生态,这些天,在以“老年教育课程创新赋能银发经济生态构建”为主题的2025年老年教育绿舟论坛上,上海开放大学党委书记闵辉认为,在银发经济生态中,老年教育不再是单纯的“福利补充”,而是赋能老年人“再社会化、再价值化”的关键支柱。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上海老年教育研究院首席专家杨德广教授也说,“老年教育的核心是为老年人提供适合的教育服务。老年教育以课程建设为中心,但区别于普通教育的学科建设导向,应结合时代需求与地域资源开发特色课程。”

产品、课程、生活,如何“三位一体”?对此,上海开大党委副书记、校长贾炜表示,当前对老年群体的惯性认知已经难以支撑老年教育课程创新。因此,老年教育课程创新的逻辑起点,要从过去的学科思维、专业思维,转向产品思维、生活思维。基于银发经济社会的特征,他提出以“产品课程化、课程生活化”为核心理念推动老年教育课程创新,一起让老年教育为银发经济注入兼具质量与温度的发展动能。


链接地址: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1004087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