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专家建言:区域国别学应处理好“炒热锅饭”和“坐冷板凳”关系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5-09-10浏览次数:10

来源:上观新闻 2025年9月10日

标题:专家建言:区域国别学应处理好“炒热锅饭”和“坐冷板凳”关系

作者:解放日报 夏斌 叶成城



2025年9月9日,《区域国别学研究导论(第二版)》新书发布会暨区域国别学三大体系建设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与会者肯定《区域国别学研究导论(第二版)》的出版发行,期待能够引发对区域国别学话语建构、新领域新空间以及研究新手段新方法等方面的进一步探讨。

上海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干春晖在致辞中指出,区域国别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国家战略需求与国际学术发展双重推动的产物。当今世界格局正在经历深刻演变,大国关系、地区秩序与全球治理相互交织,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地区的地位日益凸显,深入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脉络、文化传统、制度结构与现实路径显得尤为重要。国家高度重视区域国别学建设,已将其正式确立为一级学科,并在科研项目评审中给予政策倾斜支持。经过多年积累,上海社会科学院逐步形成了以犹太与以色列研究、东北亚研究、东南亚研究以及中亚与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为代表的特色方向。“十五五”时期,将积极为跨学科研究搭建更为坚实的平台,努力发挥学科综合优势。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李安方表示,上海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和人才优势,将积极推进区域国别学科建设,促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在知识创新方面,要立足上海的定位和优势,聚焦与国家战略、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相关的研究,拓展对全球南方国家、新兴领域和新空间的探索。在理论创新方面,要探索中国特色的自主知识体系,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区域国别研究的结合,形成具有原创性的理论成果。在方法创新方面,要在加强田野调查的同时,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等新技术,建设全市层面的区域国别研究语料库与智能平台。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区域国别学研究导论(第二版)》主编王健介绍了新书的修订情况。在第二版修订过程中,研究团队与上海人民出版社密切合作,在保持原有四大板块整体结构的同时,进行了系统扩充与完善。在研究方法部分,新增了“区域国别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专题,以回应学科发展的现实需要;在交叉学科部分,深入探讨了区域国别学与人类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结合;在区域研究部分,新增了南亚、东北亚和中东欧的研究,更加贴近国家战略关切,并整体加强了时效性和延展性。下一步,拟在田野调查方法、人工智能语料库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以适应学科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恒指出,区域国别学与古典学、考古学并称为“三大显学”,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学术地位。中国区域国别学的价值目标在于推动文明对话,而非西方所强调的文明冲突。他建议,在教材中增加对数字空间和虚拟世界的研究,并提升中国周边和关键小国的研究地位。

上海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温泽远认为本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研究方法上,系统梳理了区域国别学的目标定位、发展路径和研究方法,强调中国特色的理论创新;二是在交叉学科层面,阐释了区域国别学与国际关系、比较政治、世界经济等学科的联系与差异,为跨学科研究提供了路径;三是在实践价值上,新增的南亚、东北亚、中东欧等内容紧扣国际格局变化,确保了知识体系的时效性。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市区域国别学会副会长李开盛提出,区域国别学应避免成为“封闭的城堡”。他以“炒热锅饭”和“坐冷板凳”为比喻,前者强调选题要准、时机要快、成果要亮,后者强调对“热知识”的沉淀与打磨,认为学科发展需通过比较研究、特色知识和系统性知识三条路径推进,特别要从历史与文化中提炼区域和国家的底层逻辑,形成具有战略性和应用性的特色知识。

本次活动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上海市区域国别学会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宣传部协办。



链接地址: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980073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