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院举行2025级新生家校生协同交流会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5-09-11浏览次数:10


为搭建家校沟通桥梁,凝聚育人合力,帮助新生及家长快速了解学院情况、明晰学业规划,9月7日下午,心理学院2025级新生“家校生协同交流会”在科技楼401会议室顺利召开。学院党委书记张益、院长蔡丹、副院长陈宁、校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副主任徐欣颖、院教务办公室主任金磊、团委书记赵明明、本科生教务员李连、本科生辅导员石可出席会议,2025级新生及家长参会,会议由张益主持。

会议伊始,张益对各位新生及家长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说家校生联动交流,是为了实现三方同频共振、紧密联动:对于新生而言,这是探索大学生活的起点;对于家长来说,这是了解孩子新成长环境的窗口;对于学院来讲,更是搭建家校协同育人的桥梁。希望通过本次交流会让新生及家长全面了解学院育人理念,凝聚育人共识,为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筑牢基础,共同推动新生在大学阶段的成长与发展。 

全景解读:明晰学科优势,规划成长路径

陈宁副院长从学院历史沿革、学科特色、师资力量、科研平台及人才培养成果等方面,全面介绍心理学院概况;同时围绕“学业规划”核心,结合心理学科专业特点和优秀学生代表案例,为新生梳理了“课程学习—科研实践—职业发展”的成长路径,引导新生明确大学阶段的学习目标与方向。

学院“育心计划”是家校关注的重点之一。赵明明老师从第二课堂切入,详细介绍了该计划的实施内容:通过“520”体系多方面完善第二课堂形式,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既助力学生提升专业实践能力,也帮助其塑造积极心理品质,让家长对学院“育心育人”的培养模式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金磊老师从课程设置、校历学期、学分绩点等方面为新生介绍了大学学习的基本安排,帮助新生明确如何科学做好大学学习规划。

  

心理健康护航:破解适应难题,构建支持防线

徐欣颖老师结合新生入学阶段常见的心理适应问题,从新生适应、家庭支持、专业支持三个方面引导新生及家长回应分离的议题,同时强调家长在孩子心理健康支持中的重要作用,指导家长通过有效沟通、理性陪伴,与学校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为新生心理健康筑牢“双防线”。

总结展望:锚定育人目标,共促成长发展

蔡丹院长的总结发言将整场交流会推向高潮。他首先感谢家长对学院工作的信任与支持,指出心理学院始终以“培养兼具专业素养与人文关怀的心理学科人才”为目标,希望家长与学院保持常态化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业进步与身心健康。同时对新生提出殷切期望,鼓励大家在大学阶段打破思维局限,主动探索心理学领域的未知,积极参与科研实践、社会实践等活动,勇于尝试、不怕失败,在心理学科的学习与实践中实现个人能力提升与人生价值塑造。

此次家校生协同交流会的召开,不仅搭建了高效沟通的桥梁,更为新生营造安心的成长环境,帮助其快速适应大学、明确发展方向,有效形成了“1+1+1>3”的育人合力。会后,新生及家长纷纷表示此次交流会不仅架起了家校协同的桥梁,也为新生们很好地开启了大学第一课。家校生三方如同三条原本平行的“成长线”,将通过持续的沟通与协作,让各自的“音符”相互呼应、融合,共同谱写出一曲助力新生成长成才的和谐交响乐,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心理学科人才保驾护航。


(供稿、摄影:心理学院)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