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下午,人文学院《习近平文化思想专论课》案例式教学指导会在文苑楼408室举行,会议特邀马克思主义学院石书臣教授担任指导专家,人文学院党委书记潘黎勇、人文学院古籍所教师王乙珈、刘帼超、世界史系教师康昊、温珊珊参会,人文学院世界史系、文化典籍系学生现场观摩。会议由人文学院党委书记潘黎勇主持。
会议伊始,潘黎勇说明了举办此次指导会的工作背景和开设习近平文化思想专论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强调,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传承,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升华。人文学院要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到育人的每个环节,持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产出高质量的育人成果。
在教学展示环节,古籍所教师王乙珈以《全宋笔记》的编撰为例,从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传统文化的“总结、传承和弘扬”切入,围绕“两个结合”,讲述古籍整理和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时代使命;世界史系教师康昊从上师大世界史团队参与编写的《世界五千年》丛书切入,生动阐释了“文明交流互鉴的史学实践”。两位教师以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课程建设和教学设计,注重将专业知识与先进思想有机融合,他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生动的语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条理清晰的讲解,体现了学院教师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准确理解与运用。
在专家指导环节,石书臣教授从授课内容的深度、专业知识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结合程度、语言表达的流畅以及课件设计的创意等多个维度,对两位老师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认可。同时,他也指出了两位老师在教学展示中存在的细微瑕疵,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石教授的专业指导令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深受启发,收获满满。
未来,人文学院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继续大力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专论课》建设,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思政水平,努力将思政育人、学科发展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更好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
(供稿、摄影: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