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上海: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青年学子在这里从“心”学会“我爱我”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5-05-25浏览次数:10

来源:青春上海 2025年5月25日

标题: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青年学子在这里从“心”学会“我爱我”

记者:刘昕璐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昕璐/文、图、视频

火爆社交网络的神奇OH卡有了“落地版”、把心中的“emo”扭成一朵扭扭花、在“情绪星球”里尽情涂绘……夏日的绿意和生机在此绽放。5月25日,谐音“我爱我”,是“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这一天如同心灵的驿站,提醒大家在步履不停的时光里,也要记得停下匆匆脚步,聆听内心的声音,学会接纳自己、关爱自己。

“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之际,上海师范大学推出一场“智耕四季,五育护心”2025年度第二十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季”游园会。青年报记者现场直击青年学子何以在趣味打卡和互动中尽情解压、告别烦恼。音乐学院的“油菜花”同学们还创作了原创歌曲,谱成琴键上“我爱我”的动人旋律。

  ※  打卡摊位,收获12种积极心理学品质  ※  

此次心理游园会由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学生工作部(处)携手教育学院、心理学院等八个院系共同打造,在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西部球类馆内设有12个摊位,希望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助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最近,OH卡在社交网络火爆,教育学院精心设置了“神奇的OH卡:探索内心世界”体验区,吸引了大批师生驻足,参与者通过抽取OH卡牌,在专业引导下展开对潜意识的奇妙探索。现场氛围既专注又充满启发。互动过程中,有的同学惊叹卡牌的魅力,有的在OH卡陪伴下促进自我觉察。

哲学与法政学院的“哲里心花怒放”摊位前,师生们用五彩扭扭棒编织花朵手环,指尖翻飞间,巧手生花,心意传递。一个个灵动的手作品悄然绽放,将哲学智慧与手工温度完美融合。参与者或专注跟随工作人员学习编织技巧,或自由发挥创意设计独特手环,现场欢声笑语不断,不少同学将完成的作品赠予好友,让美好寓意在腕间流转。

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的“星球心绘”涂绘坊前,不同色调的丙烯颜料在手中流转,有人用热烈的红色表达激情,有人以柔和的蓝色描绘平静,参与者们专注地为泡沫球涂抹色彩,将内心情绪转化为独一无二的“情绪星球”,每一笔触都让碎片化的情绪在创作中获得整合。

化学与材料学院的“流光塑愿 指间凝趣”彩虹许愿瓶摊位前,参与者通过揉捏、挤压水宝宝释放压力,有人创作出渐变星空瓶,有人拼出可爱图案,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独特的情绪故事,成为对抗焦虑的“触感良药”。

生命科学学院的香囊制作区化身为传统草本工坊,活动巧妙融合非遗技艺与心理健康教育,一囊一世界,草木寄幽思——师生们在草药的阵阵清香中,亲手研制香囊,通过嗅觉感知、触觉体验和情绪引导,将压力缓缓释放,收获一场沉浸式的五感疗愈体验,也带走了“美的欣赏”积极心理品质徽章。

记者看到,同学们每打卡一摊位,就可以获取“创造力”“宽恕”“勇气”“毅力”等对应的一个积极心理品质图章,让师生在快乐游园中与烦恼说bye-bye。

  ※  分享温暖瞬间,有助提升幸福感  ※  

心理学院的“谢谢便利贴”摊位前,学生们通过书写感谢便签分享温暖瞬间,在真实互动中体验感恩对人际关系和幸福感的提升作用。现场的负责同学介绍,感恩或者感谢并非简单的礼貌教养,它们还是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人际交往、社会适应和人生价值观建立的重要一环,比如当他们面临缺憾时,学会感恩有助于让他们更加注重当下拥有的美好、资源和支持等,进而减缓焦虑情绪。

除此之外,有关感恩的表达能拉近人际距离,增加亲密感,有研究表明在平日里感恩频率更多的学生通常在合作、朋友交往和其他人际互动中更受欢迎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感恩还会激发幸福感、满足感等正向情感,因此,“谢谢便利贴”十分鼓励大家将深藏的情感表达出来。参与者在表达之后,还会被赠予了一朵康乃馨,收获十足惊喜。

此次,心理学院的科普展还在现场化身为生动的心理学实验室,六大主题展区前人头攒动,学生们通过情绪扮演、记忆挑战等趣味游戏,在欢声笑语中拆解心理学的奥秘,专业知识变得触手可及。

在“染绘绮梦”扎染体验区、“墨香凝情 笔韵传心”书法体验区、“心灵涂鸦共创,情绪合作解码”体验区、“快乐小狗制作机”体验区前同样人头攒动,让同学们在实践中理解爱的表达与接纳,展现心理健康教育从认知到行为的完整闭环。在这里,教育和实践结合,积极心理学理论正走出课本,融入校园生活。

对外汉语学院带来的投壶活动现场变身为传统文化体验空间,师生们亲身体验这项延续千年的君子之戏。动静相宜,修身养性——参与者或凝神静气专注投掷,或为同伴的精彩表现击掌喝彩,在张弛有度的节奏中体会“投壶”乐趣。

  ※  五育护心,守护每一颗年轻的心灵  ※  

“我觉得还真的挺减压的,我前面已经在扭扭花摊位做了简单的手工,收获心情的平和宁静。许多摊位都充满创意,值得好好看看,这也是一个特别难忘的周末时光了。”法学专业大二学生席一凡被游园会的预告海报吸引,专程坐了校车从奉贤校区来到徐汇校区参加游园会。

上师大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郭仁龙说,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如果拥有自己热爱喜欢的事情,就会生活拥有趣味,生命有所支撑,能够专注和投入。因此,游园会的打造,一方面是通过艺术疗愈本身创造解压放松、找寻快乐的氛围,另外,也希望这些丰富多彩的专业特色活动,促使学生探索出属于自己擅长和热爱的天赋。

以心育心,润物无声。本次“智耕四季,五育护心”游园会不仅是一场欢乐的盛会,更是一次心灵的对话。上师大心理咨询与发展中心主任吴燕霞介绍,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中,学生面临学业、人际关系、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往往忽视了自身的心理健康。“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的设立,就是希望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学会自我调适和缓解压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态,提升心理素质,增强应对挫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我爱我”的谐音,也在提醒大家,只有爱自己、接纳自己,才能更好地爱他人、爱社会。未来,中心将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播撒健康的种子,凝聚家校合力,为学生的成长注入阳光与能量,守护每一颗年轻的心灵。

  ※  不是简单口号,而是日常的温柔践行  ※  

就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心理辅导站联合“乐思汇”网络文化工作室共同打造的原创单曲《心光涟漪》上线,希望这首歌能成为一把钥匙,打开青年学子关于自我认知与情感表达的心灵之门。

细细品读歌词会发现,歌词中的很多意象都是对“我爱我”的生动诠释:学思湖的涟漪是时光的馈赠,梧桐叶的沙沙声翻译着年少的迷茫,而琴键上焐热的虹光,则是将低落情绪转化为希望的魔法……

“拆开月光的信笺,写下‘我爱我’的勇气”,这句直击心灵的独白,是学生们对“525”的诗意表达——真正的自我关爱,始于直面内心的勇气,始于在心墙裂缝中培育出温暖的岛屿。“我们互为彼岸,也做自己的星系”,传递着我们对心理健康的深层理解——既要像独立的星系般坚守自我,也要在彼此的星光中汲取力量,让成长的路上,既有独行的坚定,也有同行的温暖。

主创团队期待,伴随旋律的飘扬,让“我爱我”不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真正融入日常的温柔践行。


链接地址:http://www.why.com.cn/wx/article/2025/05/25/17481612861006131959.html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