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筹备,人事处3月份正式推出了“上海师大人事在线”微信公众服务平台,推出当天关注人数就突破百人,当月累积关注人数已经达到730余人。平台主要分为“服务公告”、“人事政策”和“人才招聘”三个版块,目前已实现信息发布功能,日后还将整合学校各部门涉及人事人才的信息,打造集功能介绍、消息发布和教师交互等功能为一体的服务平台,为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品质和教师满意度做好技术支持,成为宣传展示学校人事人才服务形象的新窗口。高端人才招聘通过“上海师大人事在线”发布后,投放简历的数量和质量明显高于往年。
近年来,依托通讯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事处结合自身工作的特点,多渠道开拓信息化手段,取得了良好的反响。2015年,本着“简化程序,透明服务”的宗旨,人事处与校信息化办公室紧密合作,研发校“一站式服务平台-人事处业务板块”,主要包括教职工因私出国境业务、教职工离职和探亲假申请等。教师在任何时间、任何有网络的地方都可以上网申请,经过院校多层网上审批,到系统自动生成标准化证明,前后不到半个工作日就可以完成。这个服务平台省掉了教职工在不同部门间的来回奔波的时间和精力,办事往返次数下降到一次,极大地提高了服务效率。因私出国境业务自上线以来已经服务了700余人次,得到教师的一致好评。“一站式服务平台-人事处业务板块”还将适时推出教职工入职、校内流动/调动、退休等一站式服务业务。
自2014年以来,人事处还组建了“高级职称申报交流群”、“初中级职称申报交流群”、“学院人事交流群”、“教师专业发展交流群”等,为教师提供了交流和观摩平台。群组采用“教师自主管理”的模式,推选热心服务的教师担任轮值群主,组织教师研讨职称政策和申报环节的各种问题。全天候“自主学习型”的微信互动群组,着实加强部门与教师的互动和理解。人事处的角色从组织者、管理者转变为教师意见的搜集者和倾听者,并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为政策调整、决策提供了真实、广泛和有效的信息,保证了教师意见渠道的畅通,人事部门最终成为教职工的服务者。经过两年的用心经营,教师从不愿被打扰到积极要求加入,群组人数从最初的20余人发展到700余人次。尤其在2015年和2016年专业技术职务申报过程中,通过群组交流,各种问题、误解和矛盾明显减少。
此外,人事处还会同信息办研发了“教职工招聘系统”、“教师考核系统”、“人事管理平台”、“教师个人主页”等多项信息化平台,这些服务系统的统一特点,都是从教师个体体验出发,简化程序,整合资源,友好界面,提升效率,有效地加强了部门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理解,二者之间建立起“服务-合作”的新型关系。
(供稿:人事处 编辑:新闻中心)
近年来,依托通讯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事处结合自身工作的特点,多渠道开拓信息化手段,取得了良好的反响。2015年,本着“简化程序,透明服务”的宗旨,人事处与校信息化办公室紧密合作,研发校“一站式服务平台-人事处业务板块”,主要包括教职工因私出国境业务、教职工离职和探亲假申请等。教师在任何时间、任何有网络的地方都可以上网申请,经过院校多层网上审批,到系统自动生成标准化证明,前后不到半个工作日就可以完成。这个服务平台省掉了教职工在不同部门间的来回奔波的时间和精力,办事往返次数下降到一次,极大地提高了服务效率。因私出国境业务自上线以来已经服务了700余人次,得到教师的一致好评。“一站式服务平台-人事处业务板块”还将适时推出教职工入职、校内流动/调动、退休等一站式服务业务。
自2014年以来,人事处还组建了“高级职称申报交流群”、“初中级职称申报交流群”、“学院人事交流群”、“教师专业发展交流群”等,为教师提供了交流和观摩平台。群组采用“教师自主管理”的模式,推选热心服务的教师担任轮值群主,组织教师研讨职称政策和申报环节的各种问题。全天候“自主学习型”的微信互动群组,着实加强部门与教师的互动和理解。人事处的角色从组织者、管理者转变为教师意见的搜集者和倾听者,并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为政策调整、决策提供了真实、广泛和有效的信息,保证了教师意见渠道的畅通,人事部门最终成为教职工的服务者。经过两年的用心经营,教师从不愿被打扰到积极要求加入,群组人数从最初的20余人发展到700余人次。尤其在2015年和2016年专业技术职务申报过程中,通过群组交流,各种问题、误解和矛盾明显减少。
此外,人事处还会同信息办研发了“教职工招聘系统”、“教师考核系统”、“人事管理平台”、“教师个人主页”等多项信息化平台,这些服务系统的统一特点,都是从教师个体体验出发,简化程序,整合资源,友好界面,提升效率,有效地加强了部门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理解,二者之间建立起“服务-合作”的新型关系。
(供稿:人事处 编辑:新闻中心)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