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雷锋树新风 师大学子在行动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3-08浏览次数:758


        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题写“向雷锋同志学习”54周年。54年过去了,雷锋依然是中国人的精神丰碑,标记着全民族的道德高度。3月5日,也是第十七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17年来,无数青年人、志愿服务无私奉献,成为了雷锋精神的传承者。

        多年来,上海师范大学的同学们传承着雷锋的精神,积极参与各种类型的志愿服务项目,活跃在大型国际赛会、公共文化设施场馆和社区街道,广受社会好评。志愿风尚早已在校园内蔚然成势,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在校学生校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校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也在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方向上快速发展,志愿者服务总队荣获“全国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称号,并且学校也成为首批五个联合国上海志愿服务发展合作基地之一;学校通过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和科学调研“三结合”方式,培育了百余个志愿服务基地;研究生支教团砥砺十年倾情奉献西部教育,项目荣获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这些成绩的获得既是社会对于我校志愿服务的肯定,也给予师大人更多的社会责任。


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结合专业学习,贡献智慧学识,提供社区专业化的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我校大学生选择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同学们联系实际调研社区需求,针对具体的服务人群设计专门的服务方案和内容,不仅拓展了形式丰富的“第二课堂”阵地,还满足了社区专项服务的需求。

        曾在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获得“邻里守望与为老服务”类别银奖的人文与传播学院“智慧老人”公益服务推广工作室继续拓宽志愿服务范围,同学们来到凌云街道和海湾旅游区为老年人教学智能设备使用。今年,工作室将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让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公益课程,同时呼吁更多年轻志愿者加入公益项目。体育学院同学以传统体育养生科普服务海湾旅游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太极、五禽戏、八段锦等传统健身项目,向社区居民推广运动健身理念,广受欢迎。


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

        3月5日,正值双休日,不少同学们利用周末休息时间走出校门,走进周边社区为市民们提供志愿服务,同学们表示希望自己能够在服务社会、助人为乐、爱岗敬业中提升人生境界。

        一幅字、一方章,都能为他人带来帮助,我校文化类社团的同学们结合自身兴趣爱好,为社区居民们挥毫泼墨、撸袖刻章。易衡书社的同学们来到海湾旅游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社区居民带来写对联、送福字,促进社区书法等传统文化交流。“如果我们没有为他人服务的思想,没有助人为乐的精神,只看到自己的利益,是难以获得成功的。”来自哲学与法政学院的社员刘曼同学通过志愿服务也收获了自己的感悟。秋石印社的同学们还来到康健社区体育场,居民们络绎不绝前来咨询篆刻知识,来自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的社员晁子琪同学和印社的小伙伴一起为居民演示了创作过程,并接下了若干枚印章义刻,“看到前来刻章的居民们拿到我的作品的兴奋劲儿,我也感觉特别的高兴。”

为实现中国梦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如今,雷锋精神已成团员青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在动力和核心价值指南,但也有一些诸如“扶不扶”、“帮不帮”的社会不良现象给人们带来困惑,为此,校学生会向全体同学发起“拒绝冷漠,雷锋归来”的倡议,学雷锋树新风,助人为乐、爱岗敬业、勤劳节俭、无私奉献的精神也定将成为我校团员青年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追求。

        据悉,三月学校也将持续开展志愿文化系列活动。3月8日校团委联合后勤实业中心在奉贤校区举办“好人市场”活动,届时将有志愿者为师生提供自行车修理、电脑维修、手机贴膜、手工编织、衣物缝补熨烫、免费理发、书籍换装、专业配钥匙等便民服务。

        雷锋精神虽有着特殊的时代印记,但历经岁月变迁也蕴含了超越时间的价值,学习雷锋精神,每个人的身体力行,每一次的日常抉择,每一份的简单坚守,都传递着力量和感动,给人们带来春天般的温暖。

(供稿、摄影:校团委   编辑:新闻中心)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