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国际知名汉学家、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主任柯马丁(Martin Kern)教授做客“学思湖·海外名师讲坛”,在我校国家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作了题为“文本勘断与中国政治哲学的起源:《尚书》研究新动向”的学术讲座。讲座由郭西安副教授主持,学科负责人刘耘华教授以及校内外众多师生前来聆听。人文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詹丹教授代表学院向柯马丁教授赠送了“学思湖海外名师讲坛”纪念铜盘及印章。

近两年来,柯马丁教授与欧美学术同仁对《尚书》从不同于传统研究的角度进行了开拓,此次讲座正是着重介绍这些新的研究成果。讲座中,柯马丁教授首先回顾了《尚书》研究及海外翻译的学术史,指出《尚书》是中国思想重要的基础之一,其研究著作也是汗牛充栋。但柯马丁教授认为,许多研究是将《尚书》当作确凿的历史资料来研究西周的历史,这一进路是需要被重新检视的。相比将《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作泾渭分明的真伪区别,柯马丁教授认为,应当注意早期文本经过汉代重编整理的流传过程,从西周到秦汉的编纂过程是更加值得讨论的。而且《尚书》的每篇具有相对独立性,在语言、思想和结构上都各有特征,应当加以深入、细致的个性化分析。柯马丁教授还介绍了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其不同的切入角度、研究过程、得出的结论都让在座师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讲座之后,在场师生反响热烈,纷纷向柯马丁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理解与疑问,讲座还吸引了众多校外人士,与柯马丁教授进行了深入而愉快的学术交流。
(供稿、摄影:国际交流处 编辑:新闻中心)

近两年来,柯马丁教授与欧美学术同仁对《尚书》从不同于传统研究的角度进行了开拓,此次讲座正是着重介绍这些新的研究成果。讲座中,柯马丁教授首先回顾了《尚书》研究及海外翻译的学术史,指出《尚书》是中国思想重要的基础之一,其研究著作也是汗牛充栋。但柯马丁教授认为,许多研究是将《尚书》当作确凿的历史资料来研究西周的历史,这一进路是需要被重新检视的。相比将《今文尚书》与《古文尚书》作泾渭分明的真伪区别,柯马丁教授认为,应当注意早期文本经过汉代重编整理的流传过程,从西周到秦汉的编纂过程是更加值得讨论的。而且《尚书》的每篇具有相对独立性,在语言、思想和结构上都各有特征,应当加以深入、细致的个性化分析。柯马丁教授还介绍了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其不同的切入角度、研究过程、得出的结论都让在座师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讲座之后,在场师生反响热烈,纷纷向柯马丁教授提出了自己的理解与疑问,讲座还吸引了众多校外人士,与柯马丁教授进行了深入而愉快的学术交流。
(供稿、摄影:国际交流处 编辑:新闻中心)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