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的出版的《新民晚报》,以三分之二版面的篇幅报道了我校青年辅导员张葳的先进事迹。恰逢上海“两会”期间,每日送入“两会”会场的《新民晚报》让上海师范大学辅导员的名字出现在代表们的面前。

来源:《新民晚报》2015年1月25日A8版
标题:当好大学生心理危机“守门人”——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张葳二三事
作者:王蔚 积木
7YES策略、自家人策略、戴高帽策略、语言框架策略、时间框架策略、拆屋策略、同理心策略……这是刚刚荣获2014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的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张葳“发明”的各种教育经。作为辅导员,她最擅长的就是走进大学生的心灵世界,用青年人的思维和处事方式,把思政工作做得润物细无声。
量身定制辅导方案
小彭来自山区农村,一直靠国家助学贷款上学,考研失败后,准备再复读一年,且从未做过任何就业准备。作为辅导员,该如何帮助他呢?张葳说,她按照能力维度和意愿维度,将当代大学生分为4个类型。A型学生就业意愿强、自身能力强,B型学生就业意愿弱、自身能力强,C型学生就业意愿弱、自身能力弱,D型学生就业意愿强、自身能力弱。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的方法也应该是不同的。比如,对于A型学生,她用的是7YES步骤策略,对B型和D型学生是用深入谈话法,对C型学生是采用自家人策略、戴高帽策略、语言框架策略、拆屋策略等。
“他属于C型学生,就业意愿弱,自身能力弱。我对他是运用了同理心,既表达对他所处境况的体谅、理解和关心,同时,我又一点点地去帮助他打开心扉。我了解到,小彭考研的目的并非热爱科研,只是希望通过考研证明自己。于是,我又运用戴高帽策略,帮助他逐渐建立起信心,用积极正向的语言框架,帮助他认识到考研并非唯一的出路,先就业也可以实现理想。”张老师说,在做通了思想工作后,她又及时地为小彭量身定制了一套就业指导方案,包括重新制作简历、学习求职面试技巧等。最终,小彭同学选择了去西部支教3年,现在已经是当地的一名公务员了。
帮助学生成熟心智
2013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班党支部书记周甜,在班级日记中写过这么一段话:“张老师经常走寝室、进班级,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和同学们谈心,为大家排忧解难。有一年春节,我们班的小刘同学突发脑积水,被送医急救。对于这名来自偏远山区的同学,张老师倾注了极大的爱,整个节日里多次去医院探望,并帮她联系了最佳治疗途径。小刘出院后,张老师又帮助她推荐工作。张老师总是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处关心我们,让我们在成长路上感到温暖和力量。”
的确,在同学们心中,张葳就是他们身边一位可亲的大姐姐。
2002年7月,张葳踏上了辅导员岗位,一夜之间从大四学生变成了大学老师。面对着280名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大学生,她既充满了干劲,又感觉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2006年,张葳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2009年,她又开始攻读心理学博士,致力于将自己所学运用于学生工作,让阳光照亮学生的心灵。她组织同学们创立了“心友会”,8年多来,带领学生编制了60期心理小报,培养了200余名心理委员,开展了200余人次的团体辅导,还组织了2500余人次的心理讲座,发放了数千张宣传卡片。
科学运用工作“秘笈”
对于屡试不爽的独家思政“秘笈”,张葳做了独特的解释。
比如,7YES策略。当一个人连续回答了7个YES后,就很容易在后续的问题上也表示赞成,这样的心理暗示很容易发生在求职应聘的面试过程中,需要同学们特别注意。
比如,自家人策略。这是指对“自己人”所说的话更信赖、更容易接受。也就是说,老师要把学生与自己视为一体,由于同属于一个社会群体,彼此间会更加认同对方的语言和观点。
又比如,戴高帽策略。就是真诚地赞美对方,对对方的某些固有的优点给予夸张性褒奖,使对方得到某种心理上的满足,使其在较为愉快的心境中接受你的观点和意见。
还比如,语言框架策略。就是对同一个意思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达到完全不同的效果。例如:“我已经投了很多简历,但是屡屡碰壁,实在没办法。”换一种语句便是“虽然你投了很多简历还没有找到工作,但是你的经验却丰富了。”
再比如,拆屋策略。即先达成一个小目标再达成一个大目标。比如有学生不想找工作,那么可以先让他做一个简历,再让他试着参加宣讲会,再投递简历,把求职的大目标分解为一个一个小目标。
危机干预守护生命
2012年,张葳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兰德大学进修半年。其间,她深入当地的心理咨询中心、警署、宿管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学生事务办公室、国际交流中心等部门见习,学习国外先进的大学管理理念和方式。回国后,张葳立刻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之中。她借鉴美国高校广泛使用的危机干预“守门人”培训项目的经验,在同学中培训心理委员,使他们具备探索危机的识别和应对能力,守护生命,预防各种意外的发生。
“曾经有位叫小宋(化名)的学生,遭遇了失恋,对前途也失去了信心,甚至产生了轻生意念,临毕业了还无心找工作。”面对小宋的境遇,张老师立刻进行危机评估,确保生命安全。张老师说:“他属于典型的B类型学生,即就业意愿弱,就业能力强。由于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我采用自家人策略,进一步拉近与他的心理距离。随后,我又采用戴高帽策略,鼓励他树立信心,帮助他尽快走出困境,投身求职。在暑假里,我最终成功地把他推荐到了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就业。”
微评
本报记者 王蔚
指点迷津 守望心灵
虽说不必也不应贴标签,但现在的90后大学生还是有着明显的特点。比如,网络思维更活跃、价值观更趋多元、独立精神与发展压力更为交织……因此,他们更需要心灵的呵护,需要精神的守望,需要前行的指点迷津。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张葳老师守望的不仅是学生的一时之困,更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沟沟坎坎。
去年五四青年节时,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嘱托大学生们要抓好20岁左右时期的价值观养成,“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张葳老师的平凡工作,其实就是叮嘱和帮助同学们把扣子一个个扣整齐,把价值观树立得更端正些。这种心灵上的知音,弥足珍贵。
报道链接:http://xmwb.xinmin.cn/html/2015-01/25/content_8_1.htm

■ 张葳(左)在和学生交流(资料照片)
来源:《新民晚报》2015年1月25日A8版
标题:当好大学生心理危机“守门人”——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张葳二三事
作者:王蔚 积木
7YES策略、自家人策略、戴高帽策略、语言框架策略、时间框架策略、拆屋策略、同理心策略……这是刚刚荣获2014上海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的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张葳“发明”的各种教育经。作为辅导员,她最擅长的就是走进大学生的心灵世界,用青年人的思维和处事方式,把思政工作做得润物细无声。
量身定制辅导方案
小彭来自山区农村,一直靠国家助学贷款上学,考研失败后,准备再复读一年,且从未做过任何就业准备。作为辅导员,该如何帮助他呢?张葳说,她按照能力维度和意愿维度,将当代大学生分为4个类型。A型学生就业意愿强、自身能力强,B型学生就业意愿弱、自身能力强,C型学生就业意愿弱、自身能力弱,D型学生就业意愿强、自身能力弱。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的方法也应该是不同的。比如,对于A型学生,她用的是7YES步骤策略,对B型和D型学生是用深入谈话法,对C型学生是采用自家人策略、戴高帽策略、语言框架策略、拆屋策略等。
“他属于C型学生,就业意愿弱,自身能力弱。我对他是运用了同理心,既表达对他所处境况的体谅、理解和关心,同时,我又一点点地去帮助他打开心扉。我了解到,小彭考研的目的并非热爱科研,只是希望通过考研证明自己。于是,我又运用戴高帽策略,帮助他逐渐建立起信心,用积极正向的语言框架,帮助他认识到考研并非唯一的出路,先就业也可以实现理想。”张老师说,在做通了思想工作后,她又及时地为小彭量身定制了一套就业指导方案,包括重新制作简历、学习求职面试技巧等。最终,小彭同学选择了去西部支教3年,现在已经是当地的一名公务员了。
帮助学生成熟心智
2013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班党支部书记周甜,在班级日记中写过这么一段话:“张老师经常走寝室、进班级,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和同学们谈心,为大家排忧解难。有一年春节,我们班的小刘同学突发脑积水,被送医急救。对于这名来自偏远山区的同学,张老师倾注了极大的爱,整个节日里多次去医院探望,并帮她联系了最佳治疗途径。小刘出院后,张老师又帮助她推荐工作。张老师总是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处关心我们,让我们在成长路上感到温暖和力量。”
的确,在同学们心中,张葳就是他们身边一位可亲的大姐姐。
2002年7月,张葳踏上了辅导员岗位,一夜之间从大四学生变成了大学老师。面对着280名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大学生,她既充满了干劲,又感觉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2006年,张葳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2009年,她又开始攻读心理学博士,致力于将自己所学运用于学生工作,让阳光照亮学生的心灵。她组织同学们创立了“心友会”,8年多来,带领学生编制了60期心理小报,培养了200余名心理委员,开展了200余人次的团体辅导,还组织了2500余人次的心理讲座,发放了数千张宣传卡片。
科学运用工作“秘笈”
对于屡试不爽的独家思政“秘笈”,张葳做了独特的解释。
比如,7YES策略。当一个人连续回答了7个YES后,就很容易在后续的问题上也表示赞成,这样的心理暗示很容易发生在求职应聘的面试过程中,需要同学们特别注意。
比如,自家人策略。这是指对“自己人”所说的话更信赖、更容易接受。也就是说,老师要把学生与自己视为一体,由于同属于一个社会群体,彼此间会更加认同对方的语言和观点。
又比如,戴高帽策略。就是真诚地赞美对方,对对方的某些固有的优点给予夸张性褒奖,使对方得到某种心理上的满足,使其在较为愉快的心境中接受你的观点和意见。
还比如,语言框架策略。就是对同一个意思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达到完全不同的效果。例如:“我已经投了很多简历,但是屡屡碰壁,实在没办法。”换一种语句便是“虽然你投了很多简历还没有找到工作,但是你的经验却丰富了。”
再比如,拆屋策略。即先达成一个小目标再达成一个大目标。比如有学生不想找工作,那么可以先让他做一个简历,再让他试着参加宣讲会,再投递简历,把求职的大目标分解为一个一个小目标。
危机干预守护生命
2012年,张葳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兰德大学进修半年。其间,她深入当地的心理咨询中心、警署、宿管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学生事务办公室、国际交流中心等部门见习,学习国外先进的大学管理理念和方式。回国后,张葳立刻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之中。她借鉴美国高校广泛使用的危机干预“守门人”培训项目的经验,在同学中培训心理委员,使他们具备探索危机的识别和应对能力,守护生命,预防各种意外的发生。
“曾经有位叫小宋(化名)的学生,遭遇了失恋,对前途也失去了信心,甚至产生了轻生意念,临毕业了还无心找工作。”面对小宋的境遇,张老师立刻进行危机评估,确保生命安全。张老师说:“他属于典型的B类型学生,即就业意愿弱,就业能力强。由于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我采用自家人策略,进一步拉近与他的心理距离。随后,我又采用戴高帽策略,鼓励他树立信心,帮助他尽快走出困境,投身求职。在暑假里,我最终成功地把他推荐到了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就业。”
微评
本报记者 王蔚
指点迷津 守望心灵
虽说不必也不应贴标签,但现在的90后大学生还是有着明显的特点。比如,网络思维更活跃、价值观更趋多元、独立精神与发展压力更为交织……因此,他们更需要心灵的呵护,需要精神的守望,需要前行的指点迷津。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张葳老师守望的不仅是学生的一时之困,更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沟沟坎坎。
去年五四青年节时,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嘱托大学生们要抓好20岁左右时期的价值观养成,“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张葳老师的平凡工作,其实就是叮嘱和帮助同学们把扣子一个个扣整齐,把价值观树立得更端正些。这种心灵上的知音,弥足珍贵。
报道链接:http://xmwb.xinmin.cn/html/2015-01/25/content_8_1.htm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