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校党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部署,提升专业办学内涵,做好迎接201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准备工作,7月4日-5日,教务处组织召开了全校专业建设与专业内涵提升工作会议。副校长丛玉豪到会并作动员和专题报告。

为期两天的会议包括丛玉豪的专题报告“明确学科与专业建设方向,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市教委基教处处长、物理特级教师倪闵景的专题报告“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教育职前培养的要求”,复旦大学原副校长、上海市教育评估院首席项目专家孙莱祥教授的专题报告“高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要点分析”,教务处专题报告“落实专业整改,做好审核评估准备”和教学常规管理的招生、教学运行管理、学籍管理、实践教学诸环节,专题研讨“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理念和艺术”,还包括教育学院专家团队主持的工作坊“专业分类定位思路及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培养课程体系分类构建内涵解读及案例分析”等。
丛玉豪的专题报告详细解读了国家学科、专业目录调整沿革,最新修订学科、专业目录的设置架构;梳理了学科与专业的关系,说明学科设置的依据主要是某个知识领域知识体系自身的逻辑,专业设置的依据主要是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满足社会职业需求,强调“学科是专业发展的基础,专业是学科人才培养的基地”;深入分析了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基本要求,包括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教育教学,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缺乏科学规划,学科与专业建设脱节、建设形式大于内容,缺乏自我更新能力、建设内容陈旧落后;指出了学科与专业的建设方向,科学制定学科、专业的目标定位与发展规划,重视学科与专业一体化建设,推进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丛玉豪还传达了国家关于教育教学改革的精神,要求各师范专业深入了解基础教育改革对师范教育的要求,了解课程改革最新动向,明确专业定位,优化课程体系,突出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对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的决定作用,强化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统一及其对达成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度;鼓励各专业深入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养协调发展。
倪闵景的专题报告概述了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的四个问题,关于立德树人、创新技能培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基础教育均衡公平等。他通过引用大量数据和基础教育教学实例、视频实景,描绘了当前上海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现状,阐述了课程建设能力、学习设计能力、应用信息技术和知识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评价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等五个方面能力对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师培养的重要性。

孙莱祥教授详细介绍了国家开展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背景,并对首轮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进行了探索和总结;深入分析了审核评估的要点,重点阐述了审核评估的指导思想、工作理念、审核要素、评估重点、评估方式等,为我校做好迎接201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准备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动员作用。

教务处处长陈伟和各位分管副处长的专题报告,分析、介绍了各专业递交专业整改规划的情况,介绍了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中的招生、教学运行管理、学籍管理、实践教学等相关环节。7月4日晚上,教务处还组织各学院教学院长开展学院教学管理研讨和经验交流。

7月5日,教务处协同教育理论专家,通过工作坊,介绍课程的分类管理设想,如何做到四类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生评价几个方面的统一,如何进行不同类型课程的设计,形成规范的课程实施大纲;组织参会的老师归类评估本专业2014级培养方案的专业课程设置,计算各类课程的比例,并填写评估表;对专业定位和课程的分类结构比例的关系开展讨论和交流。
此次会议是学校教学发展中心教学管理系列培训活动之一,参加大会的还有全校各学院分管教学工作副院长、各本科专业负责人和全校公共课程教研室负责人等,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使全校的教学管理队伍明晰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任务,并团结带领全校教师,加大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力度。
两天的培训活动,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尽管有的内容安排在教学楼进行,没有空调,条件艰苦,但全校教学管理骨干队伍济济一堂,充电、研讨、交流,气氛热烈,对全校专业在评估工作结束后,统一思想,把握方向,投入全面专业整改,具有积极作用。
(供稿、摄影:教务处)

为期两天的会议包括丛玉豪的专题报告“明确学科与专业建设方向,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市教委基教处处长、物理特级教师倪闵景的专题报告“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教育职前培养的要求”,复旦大学原副校长、上海市教育评估院首席项目专家孙莱祥教授的专题报告“高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要点分析”,教务处专题报告“落实专业整改,做好审核评估准备”和教学常规管理的招生、教学运行管理、学籍管理、实践教学诸环节,专题研讨“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理念和艺术”,还包括教育学院专家团队主持的工作坊“专业分类定位思路及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培养课程体系分类构建内涵解读及案例分析”等。
丛玉豪的专题报告详细解读了国家学科、专业目录调整沿革,最新修订学科、专业目录的设置架构;梳理了学科与专业的关系,说明学科设置的依据主要是某个知识领域知识体系自身的逻辑,专业设置的依据主要是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满足社会职业需求,强调“学科是专业发展的基础,专业是学科人才培养的基地”;深入分析了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基本要求,包括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教育教学,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缺乏科学规划,学科与专业建设脱节、建设形式大于内容,缺乏自我更新能力、建设内容陈旧落后;指出了学科与专业的建设方向,科学制定学科、专业的目标定位与发展规划,重视学科与专业一体化建设,推进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丛玉豪还传达了国家关于教育教学改革的精神,要求各师范专业深入了解基础教育改革对师范教育的要求,了解课程改革最新动向,明确专业定位,优化课程体系,突出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对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的决定作用,强化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统一及其对达成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度;鼓励各专业深入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养协调发展。
倪闵景的专题报告概述了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的四个问题,关于立德树人、创新技能培育、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基础教育均衡公平等。他通过引用大量数据和基础教育教学实例、视频实景,描绘了当前上海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现状,阐述了课程建设能力、学习设计能力、应用信息技术和知识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评价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等五个方面能力对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师培养的重要性。

孙莱祥教授详细介绍了国家开展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背景,并对首轮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进行了探索和总结;深入分析了审核评估的要点,重点阐述了审核评估的指导思想、工作理念、审核要素、评估重点、评估方式等,为我校做好迎接201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准备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动员作用。

教务处处长陈伟和各位分管副处长的专题报告,分析、介绍了各专业递交专业整改规划的情况,介绍了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中的招生、教学运行管理、学籍管理、实践教学等相关环节。7月4日晚上,教务处还组织各学院教学院长开展学院教学管理研讨和经验交流。

7月5日,教务处协同教育理论专家,通过工作坊,介绍课程的分类管理设想,如何做到四类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生评价几个方面的统一,如何进行不同类型课程的设计,形成规范的课程实施大纲;组织参会的老师归类评估本专业2014级培养方案的专业课程设置,计算各类课程的比例,并填写评估表;对专业定位和课程的分类结构比例的关系开展讨论和交流。

此次会议是学校教学发展中心教学管理系列培训活动之一,参加大会的还有全校各学院分管教学工作副院长、各本科专业负责人和全校公共课程教研室负责人等,活动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使全校的教学管理队伍明晰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任务,并团结带领全校教师,加大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力度。
两天的培训活动,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尽管有的内容安排在教学楼进行,没有空调,条件艰苦,但全校教学管理骨干队伍济济一堂,充电、研讨、交流,气氛热烈,对全校专业在评估工作结束后,统一思想,把握方向,投入全面专业整改,具有积极作用。
(供稿、摄影:教务处)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