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上午,2014年度上海市政府实事工程——“爱心暑托班”专题培训在东部礼堂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开班仪式,来自上海17个区县221所爱心暑托班的六百余名志愿者齐聚我校徐汇校区,参与为期两天的培训。团市委副书记杨元飞、校党委副书记葛卫华、团市委志工部部长刘树新出席,仪式由团市委学校部副部长(主持工作)徐速主持。

葛卫华代表我校致欢迎辞,他感谢团市委等相关单位对于我校承办本次培训班的信任,并介绍了我校承办志愿者培训工作的相关情况。刘树新就本次培训的整体架构、课程体系、培训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杨元飞作了专题培训动员,首先他肯定了我校是最早推动爱心学校教育服务的单位,为爱心暑托班项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接着他殷切期望各个区县以及辅导员、志愿者们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盘活存量,做好增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将爱心暑托班打造成为服务全市民生需求的知名品牌。
名师荟萃,启发育人理念
上海市启航青少年发展中心主任孙英讲授如何办好爱心暑托班,从教学点的整体管理运行对志愿者们进行了培训,“全市221家爱心暑托班,要把握需求、以及吸引和应用社会资源作为设计办学过程的切入点,做到全市同步的同时又能各具特色。”
“爱心暑托班的教案设计要根据儿童的成长需要来设计,要综合考虑社区的资源,在不可中断的联系中凸显教育的独特性,在积极的互动中实现共生,才能更加明晰教育的立场,使暑托班办得精彩和有意义。”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李家成给志愿者们讲授了教案设计和教材使用方法。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声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相信志愿者们都能成为爱心暑托班课堂教学中的佼佼者。”我校教育学院教授樊琪从心理专业的角度帮助志愿者们调节课堂心态,尽快进入教师的角色定位。志愿者们从教案培训、教师心理、授课技巧、办班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学习。

教学相长,分享课堂经验
除了理论教学以外,培训还注重教学经验的传承与分享,邀请了具有多年实际工作经验的小学教师与志愿者分享课堂中的经验之谈。“活动课程的内容设置应该问需于童、问计儿童,应该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从暑托班的实际出发、从教育的根本出发,更要与孩子身心发展的需求相结合,”虹口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政治教师宇海燕以她在对小学生管理与教学中的真实了解与切身感受,提炼了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与志愿者们进行了分享。
上海同济黄渡小学大队辅导员李书静,则以她独特的儿童个性特征出发,讲述了如何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征设计活动的思考与探索,“暑托班虽然并不是很长的一段师生关系,但却能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理解孩子们的个性特征,才能真正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微格课堂, 掌握教学技能
6月8日,在专业培训的基础上,志愿者们对教案与课程进行了修改,兴致勃勃地参与了第二天的微格教学实践课程。“第一次尝试这种小型的课堂教学,感觉很有意思,而且能够模拟出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场景,虽然不是学师范的,但微格教学让我有信心能成为一个好老师,非常感谢上海师范大学提供的这次培训。”来自虹口区的志愿者小刘说到接下来的暑假他将每周参与爱心暑托班数学和兴趣课程的教学,为此他也正在不断琢磨和改进教案。作为本次培训班的实践课程,我校提供了10间微格教室,以模拟课堂的形式,让志愿者们上台模拟授课,通过视频回看与专家点评发现授课过程中的问题,提升教课水平。在上、下午两批次的实践课程中,教育学院钟文芳、外国语学院杨霞辉等十位老师分别为志愿者们进行授课指导。
据了解,作为项目培训基地,本次培训的各项工作由校团委牵头组织落实,通过学校宣传部、后勤、保卫处等多个部门的整体联动,圆满完成了相关工作,为爱心暑托班的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供稿、摄影:校团委)

葛卫华代表我校致欢迎辞,他感谢团市委等相关单位对于我校承办本次培训班的信任,并介绍了我校承办志愿者培训工作的相关情况。刘树新就本次培训的整体架构、课程体系、培训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杨元飞作了专题培训动员,首先他肯定了我校是最早推动爱心学校教育服务的单位,为爱心暑托班项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接着他殷切期望各个区县以及辅导员、志愿者们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盘活存量,做好增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将爱心暑托班打造成为服务全市民生需求的知名品牌。
名师荟萃,启发育人理念
上海市启航青少年发展中心主任孙英讲授如何办好爱心暑托班,从教学点的整体管理运行对志愿者们进行了培训,“全市221家爱心暑托班,要把握需求、以及吸引和应用社会资源作为设计办学过程的切入点,做到全市同步的同时又能各具特色。”
“爱心暑托班的教案设计要根据儿童的成长需要来设计,要综合考虑社区的资源,在不可中断的联系中凸显教育的独特性,在积极的互动中实现共生,才能更加明晰教育的立场,使暑托班办得精彩和有意义。”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李家成给志愿者们讲授了教案设计和教材使用方法。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声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相信志愿者们都能成为爱心暑托班课堂教学中的佼佼者。”我校教育学院教授樊琪从心理专业的角度帮助志愿者们调节课堂心态,尽快进入教师的角色定位。志愿者们从教案培训、教师心理、授课技巧、办班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学习。

教学相长,分享课堂经验
除了理论教学以外,培训还注重教学经验的传承与分享,邀请了具有多年实际工作经验的小学教师与志愿者分享课堂中的经验之谈。“活动课程的内容设置应该问需于童、问计儿童,应该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从暑托班的实际出发、从教育的根本出发,更要与孩子身心发展的需求相结合,”虹口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政治教师宇海燕以她在对小学生管理与教学中的真实了解与切身感受,提炼了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与志愿者们进行了分享。
上海同济黄渡小学大队辅导员李书静,则以她独特的儿童个性特征出发,讲述了如何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征设计活动的思考与探索,“暑托班虽然并不是很长的一段师生关系,但却能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理解孩子们的个性特征,才能真正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微格课堂, 掌握教学技能

6月8日,在专业培训的基础上,志愿者们对教案与课程进行了修改,兴致勃勃地参与了第二天的微格教学实践课程。“第一次尝试这种小型的课堂教学,感觉很有意思,而且能够模拟出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场景,虽然不是学师范的,但微格教学让我有信心能成为一个好老师,非常感谢上海师范大学提供的这次培训。”来自虹口区的志愿者小刘说到接下来的暑假他将每周参与爱心暑托班数学和兴趣课程的教学,为此他也正在不断琢磨和改进教案。作为本次培训班的实践课程,我校提供了10间微格教室,以模拟课堂的形式,让志愿者们上台模拟授课,通过视频回看与专家点评发现授课过程中的问题,提升教课水平。在上、下午两批次的实践课程中,教育学院钟文芳、外国语学院杨霞辉等十位老师分别为志愿者们进行授课指导。
据了解,作为项目培训基地,本次培训的各项工作由校团委牵头组织落实,通过学校宣传部、后勤、保卫处等多个部门的整体联动,圆满完成了相关工作,为爱心暑托班的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供稿、摄影:校团委)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