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两个月,孩子在哪里安全过暑假又将成为了不少双职工家庭的大难题,好在今年上海市政府将“爱心暑托班”列为年度实事工程,团市委联合市文明办、市教委、市妇联、市学联、市慈善基金会等,通过调动街道(社区)、高校、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将在暑假开设208所小学生“爱心暑托班”,以此解决假期学生看护难等社会问题,并为6000名大学生提供暑期社会实践、参与义教志愿服务活动的机会。5月4日在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之际,在学校党委和团市委的关心下,“爱心暑托班”项目培训基地花落师大。校党委副书记葛卫华和团市委学校部部长陈立俊共同为“爱心暑托班”项目培训基地揭牌。

依托老品牌,抓住新机遇
根据计划,“爱心暑托班”受助对象主要为小学生,在提供看护和托管服务的同时,开设符合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的拓展课程,结合硬件条件,以及班导师、志愿者兴趣特长,开设个性化的外语强化、文艺赏析、科普体验、专项技能、文体锻炼、益智游戏等课程。我校将依靠上海师范大学优势的学科资源和教育高地爱心学校广泛的志愿传统,更好地服务好“爱心暑托班”项目。我校社会实践品牌“爱心学校”项目在运营的二十年里,已累计开办“爱心学校”2000余所,参与的大学生达到6万余人,服务各类人群约18万人次,在每年的寒暑假都为各类学生群体提供假期看护服务,拥有了较强的运作管理与实践教学的经验。今年我校爱心学校将承接60余家“爱心暑托班”的办学。
常态化工作,打开新格局
“发挥团组织的枢纽型作用,让大学生服务社会发展,这个‘爱心学校’的意义,早已超出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本身。” 团市委书记夏科家认为上海师大“爱心学校”始终服务在城市发展的第一线,不仅见证着上海的城市变迁,同时也成为上海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标杆。爱心学校不仅成为上海城市精神的一个缩影,并且是大学生在社会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关注和解决社会难题的一个渠道,更成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载体,从近几年为空巢老人、来沪务工子女、派遣制员工家属举办的“爱心学校”到今年探索“爱心暑托班”的工作新机制,“爱心学校”记录着上海城市的创新发展,传递着城市的友善互助精神,这些都是“爱心学校”强大的生命源泉。
时代化办学,做出新贡献
二十多年以来,“爱心学校”不断根据时代特征,丰富“爱心学校”志愿精神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今年我校将在以往爱心学校“校长培训班”的基础上,为全市208所小学生“爱心暑托班”提供岗前培训,为志在参与“爱心暑托班”工作的大学生提供基础知识和服务,并将重点给出安全提示和安全保障方面的课程培训。“用真情关注学生”,是上海师大爱心学校大学生志愿者们一直秉持的信条,也是20年来“爱心学校”几乎未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相信经过更加系统的培训,“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假期”能够成为“爱心暑托班”小学员的心声。
组公益团队,谋划新思路
充分考虑青年特点、发挥青年优势和力量,今年“爱心学校”依托上海市“挑战杯”平台,计划注册孵化公益创业企业,从而实现公益品牌社会化运作,同时也为青年探索公益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条件。根据不同的需求定制暑托班的课程内容和公益服务项目,打造差异化服务平台,积极探索志愿公益品牌优势。公益创业方式将以加强与社区的合作为基础,不断延伸拓宽服务渠道,扩大公益项目规模和树立品牌影响力,帮助青少年充实健康地发展成长。“公益项目最需要的就是接地气,爱心学校能办二十年这是最核心的。”公益项目将尝试与社区、街道中心合作办学,将凸显人文关怀的主题式教学融入社区课堂的每一处角落,不仅缓解了市场缺少“暑托班”的燃眉之急,还解决了时下双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
深入社会基层,共享出彩人生,用志愿点亮人生路,“爱心学校”将见证一届又一届青年茁壮的成长;构筑服务平台,书写青年篇章,用青春谱写爱的赞歌,“爱心学校”将传唱一个又一个青年感人的故事;传承五四精神,接力火红青春,用青年梦托起中国梦,“爱心学校”将记载一批又一批学子无悔的青春。
(供稿、摄影:校团委)

依托老品牌,抓住新机遇
根据计划,“爱心暑托班”受助对象主要为小学生,在提供看护和托管服务的同时,开设符合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的拓展课程,结合硬件条件,以及班导师、志愿者兴趣特长,开设个性化的外语强化、文艺赏析、科普体验、专项技能、文体锻炼、益智游戏等课程。我校将依靠上海师范大学优势的学科资源和教育高地爱心学校广泛的志愿传统,更好地服务好“爱心暑托班”项目。我校社会实践品牌“爱心学校”项目在运营的二十年里,已累计开办“爱心学校”2000余所,参与的大学生达到6万余人,服务各类人群约18万人次,在每年的寒暑假都为各类学生群体提供假期看护服务,拥有了较强的运作管理与实践教学的经验。今年我校爱心学校将承接60余家“爱心暑托班”的办学。
常态化工作,打开新格局
“发挥团组织的枢纽型作用,让大学生服务社会发展,这个‘爱心学校’的意义,早已超出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本身。” 团市委书记夏科家认为上海师大“爱心学校”始终服务在城市发展的第一线,不仅见证着上海的城市变迁,同时也成为上海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标杆。爱心学校不仅成为上海城市精神的一个缩影,并且是大学生在社会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关注和解决社会难题的一个渠道,更成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载体,从近几年为空巢老人、来沪务工子女、派遣制员工家属举办的“爱心学校”到今年探索“爱心暑托班”的工作新机制,“爱心学校”记录着上海城市的创新发展,传递着城市的友善互助精神,这些都是“爱心学校”强大的生命源泉。
时代化办学,做出新贡献
二十多年以来,“爱心学校”不断根据时代特征,丰富“爱心学校”志愿精神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今年我校将在以往爱心学校“校长培训班”的基础上,为全市208所小学生“爱心暑托班”提供岗前培训,为志在参与“爱心暑托班”工作的大学生提供基础知识和服务,并将重点给出安全提示和安全保障方面的课程培训。“用真情关注学生”,是上海师大爱心学校大学生志愿者们一直秉持的信条,也是20年来“爱心学校”几乎未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相信经过更加系统的培训,“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假期”能够成为“爱心暑托班”小学员的心声。
组公益团队,谋划新思路
充分考虑青年特点、发挥青年优势和力量,今年“爱心学校”依托上海市“挑战杯”平台,计划注册孵化公益创业企业,从而实现公益品牌社会化运作,同时也为青年探索公益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条件。根据不同的需求定制暑托班的课程内容和公益服务项目,打造差异化服务平台,积极探索志愿公益品牌优势。公益创业方式将以加强与社区的合作为基础,不断延伸拓宽服务渠道,扩大公益项目规模和树立品牌影响力,帮助青少年充实健康地发展成长。“公益项目最需要的就是接地气,爱心学校能办二十年这是最核心的。”公益项目将尝试与社区、街道中心合作办学,将凸显人文关怀的主题式教学融入社区课堂的每一处角落,不仅缓解了市场缺少“暑托班”的燃眉之急,还解决了时下双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
深入社会基层,共享出彩人生,用志愿点亮人生路,“爱心学校”将见证一届又一届青年茁壮的成长;构筑服务平台,书写青年篇章,用青春谱写爱的赞歌,“爱心学校”将传唱一个又一个青年感人的故事;传承五四精神,接力火红青春,用青年梦托起中国梦,“爱心学校”将记载一批又一批学子无悔的青春。
(供稿、摄影:校团委)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