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 成就梦想 基层就业校友事迹激励在校学子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04-15浏览次数:2462


       4月11日下午,2014年基层就业校友事迹报告会在文苑楼二楼报告厅召开。来自2013年谢晋学院毕业、正在奉贤区柘林镇服务的大学生村官金晓燕,2011年法政学院毕业、正在崇明县陈家镇鸿田村服务的大学生村官陈昌盛,2013年人文学院毕业、正在奉贤区青村镇支扶的何晓婷,2011年生环学院毕业、曾经在浦东新区芦潮港镇支扶的夏玮怡,以及2008年商学院毕业,曾经在闵行区华漕镇政府司法所支扶的年日月等五位基层就业校友返校发挥榜样力量,传授基层工作经验,介绍基层就业考试流程和考试技巧,获得在场准备报考基层就业项目的大四毕业生们的一致好评。

       金晓燕校友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在村镇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创作视频短片。她说,“在农村工作是一种历练,广阔的土地给了我更大的舞台,我无悔于我的选择。”《新民晚报》今年2月10日以《大学生村官用专业知识支农爱农 最爱听老乡关怀问声好》为题专题报道了金晓燕校友担任村官的感人事迹。

       陈昌盛校友在基层工作体会最深的是和村支书一起民情走访。他说,“我跟着书记一户一户走访,对于老、弱、病、残成员家庭一一发放生活补助,对他们所提出的困难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因为我们知道,只有一切以百姓的生活疾苦为重,才能够有切身的体会,才能够真正发自内心地去帮助他们。”

       何晓婷校友向学弟、学妹们分享当年报考“三支一扶”的动机,“当初报考的首要目的是解决我自己的就业问题,其次我本来就是土生土长的郊区人,所以我当初报岗位的时候就选择了回原籍工作,打算用自己所学建设家乡。”

       夏玮怡校友深情的说,“将近2年半的支扶经历使我深深地爱上了临港这片热土,也深刻感受到作为一个郊区的孩子,当初选择回到家乡、服务基层是正确的,请大家坚定信念,我们这些学长学姐也用亲身经历告诉你们,收获和成长远比你们想象得多。”

       年日月校友连续四年返回母校分享“支扶”经历,他说,“报考基层就业是在分析了自己的性格爱好、优势特长基础上做出的,觉得自己适合从事公共服务方面的工作,更重要的是感觉到去基层服务是自己的兴趣所在。”


       最后,校党委副书记葛卫华作总结讲话,他感谢基层就业校友回到母校宣传基层就业项目,并对他们扎根基层所展现出的师大学子风采和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他希望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要做到引领到位、宣传到位、服务到位,保证各项基层项目招募工作落到实处,同学们要牢固树立历练在基层、成长在基层的职业价值观,踊跃报名、投身实践,为师大争光添彩。

       大学生基层就业项目一直是我校就业工作的特色工作,无论是“三支一扶”计划、到村任职,还是社区服务计划,每年报名人数和录用人数均位居全市高校前列,在上海各高校中独占鳌头,已经连续六年被授予上海市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先进集体称号。今年,为了鼓励更多优秀毕业生立志奉献基层,扎根农村,回报社会,学校推出了一系列新的举措: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橱窗展板展示基层就业学子风采,发放《“三支一扶”计划宣传手册》。二是推出考前辅导讲座,邀请华图教育知名讲师为报考学生分析三支一扶和村官考试形势,解读报考资格和流程,分享考试备考方法和策略。三是设立毕业生基层就业奖学金和二级学院基层就业奖励,对报名参加基层就业项目以及动员基层就业工作较好的学院实施奖励。

(供稿:学生工作部/处)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