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叶舒宪教授来我校国家重点学科做学术讲座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04-11浏览次数:2768


        4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叶舒宪先生应邀前来我校国家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点,做了一场题为“文学人类学对中国文化的新认识”的讲座,众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博士生及其他专业学生前来聆听并参与了讨论。


        叶舒宪是我国著名学者,身兼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中国神话学会、文学人类学学会的会长或副会长。演讲中,叶教授首先介绍了“文化文本”、“大小传统”、“N级编码”等诸多人类学概念,而后由天安门华表切入,将华表上的“汉白玉”、“腾龙驾云”、“承露盘”、“四狮拱卫”以及“佛教动物——犼”这五个关键词放置于文化文本的大背景中作了寻根式的细致解读。首先,叶教授指出诸如“狮子”这样的意象来源于外来文化,而想要真正把握中国文化中的传统则必须运用“四重证据法”,即通过传世文献、出土文献以及实物和图像等四个方面才能全方位地了解历史与文化真相。叶教授通过分析中国文化中的对玉器的喜爱、龙这一形象的含义、承露盘的作用、“天地日月”四坛的位置选取以及犼这一形象的由来,生动展示了如何借助于人类学、考古学和历史学的知识,挖掘文学背后的原型编码。

        最后,叶舒宪教授热情地回应了来自师生的提问,他对弗莱的原型批评和自己提出的“四重证据法”的联系与区别,如何认识《山海经》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以及文学的治疗功能等问题作出回应,不仅深化了讲座内容,更拓宽了大家的视野。叶舒宪教授的讲座语言生动风趣、视角新颖,给在场的师生们颇多启发。

(供稿、摄影:人文学院)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