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举行,表彰为上海科技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我校生环学院万颖教授主持的“新型杂化有序介孔材料的组装及其催化作用” 获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3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共授奖298项(人),其中,金东寒、何积丰获得科技功臣奖,28项成果获自然科学奖,43项成果获技术发明奖,224项成果获科技进步奖,德国籍超导电子学专家张懿获国际科技合作奖。在今年的获奖项目中,原始创新、自主创新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明显增加,青年人才已成为上海市科研队伍的主力军。
我校生环学院万颖教授主持的“新型杂化有序介孔材料的组装及其催化作用”研究项目属于环境催化新材料领域,针对在化工过程及水、大气污染处理过程中,介孔材料催化活性组分或特异吸附基团的稳定性、分散性、可接触性、活性和选择性等问题,开展基础科学研究,该研究丰富了介孔材料的组成和应用领域,推动了介孔材料的发展。该项目开展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20篇核心论文中影响因子(IF)> 5论文17篇,总IF为177。这些论文被SCI源刊物他引1872次,单篇最高他引604次,16篇论文被他引20次以上,含7篇Highly Cited Paper(高被引论文)。合作出版一部专著和三本丛书中有关介孔材料的合成和在催化中应用的章节,分别由英国皇家化学会、美国化学会、荷兰皇家化学会、德国Wiley出版社出版。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3件。主要完成人多次受邀请做主题或邀请报告,其中包括第22 届加拿大催化会议(加拿大)、第八届国际表面吸附与多相催化会议 (波兰)等。万颖教授被聘为Advanced Porous Matererials副主编,以及催化学报编委,并作为团队带头人获得2012年教育部环境功能材料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资助。
(供稿:科技处 作者:晓芳)
2013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共授奖298项(人),其中,金东寒、何积丰获得科技功臣奖,28项成果获自然科学奖,43项成果获技术发明奖,224项成果获科技进步奖,德国籍超导电子学专家张懿获国际科技合作奖。在今年的获奖项目中,原始创新、自主创新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明显增加,青年人才已成为上海市科研队伍的主力军。
我校生环学院万颖教授主持的“新型杂化有序介孔材料的组装及其催化作用”研究项目属于环境催化新材料领域,针对在化工过程及水、大气污染处理过程中,介孔材料催化活性组分或特异吸附基团的稳定性、分散性、可接触性、活性和选择性等问题,开展基础科学研究,该研究丰富了介孔材料的组成和应用领域,推动了介孔材料的发展。该项目开展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20篇核心论文中影响因子(IF)> 5论文17篇,总IF为177。这些论文被SCI源刊物他引1872次,单篇最高他引604次,16篇论文被他引20次以上,含7篇Highly Cited Paper(高被引论文)。合作出版一部专著和三本丛书中有关介孔材料的合成和在催化中应用的章节,分别由英国皇家化学会、美国化学会、荷兰皇家化学会、德国Wiley出版社出版。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3件。主要完成人多次受邀请做主题或邀请报告,其中包括第22 届加拿大催化会议(加拿大)、第八届国际表面吸附与多相催化会议 (波兰)等。万颖教授被聘为Advanced Porous Matererials副主编,以及催化学报编委,并作为团队带头人获得2012年教育部环境功能材料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资助。
(供稿:科技处 作者:晓芳)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