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至9日,中国北京、南京、上海等地的学者、档案馆管理者等与韩国、日本的学者汇聚我校,参加由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和韩国成均馆大学东亚历史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上海举行亚洲“慰安妇”工作会议。会上,代表们回顾总结了各国搜集“慰安妇”资料和研究的现状,探讨深入调查和跨国合作事宜。
与会的中、韩、日学者一致认为,有大量的证据证明,日本政府和日军实施了军事性奴隶制度。这些证据主要有:存放在中、韩、日三国的日本各级政府的大量文献;战时日军设立慰安所的档案;日本老兵的回忆录;受害者的口述资料;历史见证人的回忆录等。在会上,组织者公开了日军慰安所的部分档案、地图。
据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教授介绍,受害者群体普遍年事已高,近一个多月中中国大陆有6位“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去世,她们是:海南林亚金、湖南谭玉华、山西张改香、河北尚春燕、海南王玉开、山西陈林桃。所以,关心和援助这些勇敢站出来公布事实、要求正义和讨还清白的受害老人,并抢救性地整理保存历史资料,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
中韩两国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主要受害国,也是日本“慰安妇”制度最主要的受害国,更是构筑东亚二战真实历史与推进东亚和平的最重要区域力量。本着声张人类正义的宗旨,合作,成为会议的共同议题。中国与韩国学者先期达成共识,一、将加强“慰安妇”档案资料的交流,二、合作建立“慰安妇”专题网站;三、将“慰安妇”文献与调查资料共同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此后将扩大合作范围,如中国台湾、日本、菲律宾、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等,
均是推进这一工作的重要力量。
会议代表强烈呼吁,各国档案管理部门应全部开放“慰安妇”、慰安所相关文献。亚洲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研究和解读20世纪的历史,以达成共识,在共同的价值观理念基础上,推动亚洲地区的和解与长久和平。
在上海师大“慰安妇”研究中心的带领下,会议代表还考察了世界上第一个日军慰安所——“大一沙龙”遗址(地址东宝兴路125弄)和二战时期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遗址(四川北路2121号)。
(供稿:人文学院)
与会的中、韩、日学者一致认为,有大量的证据证明,日本政府和日军实施了军事性奴隶制度。这些证据主要有:存放在中、韩、日三国的日本各级政府的大量文献;战时日军设立慰安所的档案;日本老兵的回忆录;受害者的口述资料;历史见证人的回忆录等。在会上,组织者公开了日军慰安所的部分档案、地图。
据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教授介绍,受害者群体普遍年事已高,近一个多月中中国大陆有6位“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去世,她们是:海南林亚金、湖南谭玉华、山西张改香、河北尚春燕、海南王玉开、山西陈林桃。所以,关心和援助这些勇敢站出来公布事实、要求正义和讨还清白的受害老人,并抢救性地整理保存历史资料,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
中韩两国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主要受害国,也是日本“慰安妇”制度最主要的受害国,更是构筑东亚二战真实历史与推进东亚和平的最重要区域力量。本着声张人类正义的宗旨,合作,成为会议的共同议题。中国与韩国学者先期达成共识,一、将加强“慰安妇”档案资料的交流,二、合作建立“慰安妇”专题网站;三、将“慰安妇”文献与调查资料共同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此后将扩大合作范围,如中国台湾、日本、菲律宾、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等,
均是推进这一工作的重要力量。
会议代表强烈呼吁,各国档案管理部门应全部开放“慰安妇”、慰安所相关文献。亚洲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研究和解读20世纪的历史,以达成共识,在共同的价值观理念基础上,推动亚洲地区的和解与长久和平。
在上海师大“慰安妇”研究中心的带领下,会议代表还考察了世界上第一个日军慰安所——“大一沙龙”遗址(地址东宝兴路125弄)和二战时期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遗址(四川北路2121号)。
(供稿:人文学院)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