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进行预审论证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01-20浏览次数:2413


       1月18日下午,学校在会议中心召开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预审论证会。校党委书记陆建非教授、副校长刘晓敏教授、相关学院院长以及校内知名教授等30位专家受邀出席了预审论证会,对我校申报的121项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申报文本进行了预审和指导。


       陆建非在专家预备会上作重要讲话。他指出,由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的权威性,因此受到高校和社科界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对于前者,各高校都把是否承担、承担多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作为衡量学校人文社科实力发展的硬指标。他高度评价了社科处组织校内预审论证会这一做法,并对今年申报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一要关注变化,积极调整,再创佳绩;二要做大底盘,凝聚特色,形成高度;三要锲而不舍,发掘新苗,各个击破。


       会上,刘晓敏肯定了2013年度学校人文社科科研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广大教师及管理工作者做出的贡献。同时,他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工作中出现的新形势和新情况进行了解读。他指出,2014年度全国哲社规划办和教育部在项目申报工作上全面实现了对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项目不能同时申报,这对我校申报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使我校申报立项工作能有新的突破,要改变过去偏重申报数量、以量取胜的策略,转变为追求申报质量,以质取胜,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引导和帮助申报者提高课题设计水平上来。

       在专家预备会结束后的预审论证会上,30位专家按照学科分成六组对申报文本进行了评议。每位申报者从选题意义、研究主要内容、基本思路、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创新之处以及前期工作基础等方面进行了汇报。专家们对每份申报文本都进行了仔细查阅和分析,与各位申报者交流了意见,并对申报书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富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与会教师普遍感到这次论证会筹备组织有序,专家意见中肯,对今后科研工作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有了新的认识,并希望以后学校能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

       此次预审论证会的召开,有利于激发我校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对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师科研申报项目的整体水平有重要意义。

(供稿、摄影:社科处 作者:徐松如)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