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媒体与高校互动关系?如何抓住60周年校庆契机彰显我校办学内涵与特色?在12月25日召开的“媒体宣传与高校内涵发展研讨会”上,40余名沪上主流媒体负责人与记者纷纷为我校外宣工作建言献策。校党委书记陆建非、校长张民选、副校长柯勤飞,校办、宣传部负责人出席会议,校党委副书记秦莉萍主持。

张民选在致辞中感谢媒体记者对学校的支持,并表示,高校与媒体应努力构建双赢模式。同时,他还向媒体记者 “爆料”:上海师范大学是党在上海开办的第一所师范大学,2014年迎来建校60周年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方广錩教授明年将迎来个人研究敦煌学30周年,学校将以此为契机召开国际研讨会;我校4学科进入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中美第二届教育厅长会议将在我校举行等等。
会上,秦莉萍对我校2013年外宣工作进行了总结。2013年,我校外宣工作以迎接60周年校庆为契机,以内涵建设为着力点,以内宣推动外宣,呈现出新闻报道数量多、报道凸显办学实力多、媒体分布广、社会反响好的特点。
柯勤飞介绍了我校60周年校庆的工作方针、基调、定位等。2014年,我校将以校庆为契机,推动内涵发展,凝心聚力,力争将学校办成“卓越教师培养的摇篮、都市新人培育的基地、城市发展研究的重镇、政府决策咨询的智库、地方师范院校排头兵”。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SMG、上海教育电视台、东方网等近30家媒体的记者及相关负责人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对我校的外宣工作提出了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不少记者对我校新建的专家信息库表示赞赏,建议应更好地开拓专家资源,打造明星专家,多注重智力支撑和观点表达,回应、关注社会热点与民生问题,以此有效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与影响力。
陆建非在总结中指出,大学不是象牙塔、金字塔,与社会密不可分,是上层建筑、是教学机构,同时也是社会利益综合体,有很多值得关注的“新闻点”。今后,学校将加强自身的责任感、使命感,及时回应社会需求、热点问题,以现实驱动,用先进的理念引导,与媒体形成高度的契合;在微观策划上,学校将强化与媒体的互动,邀请媒体走近、走进师大,同时积极构建更适应媒体需求的专家库,回应社会热点问题,表达高校与知识分子对社会的关注。
(供稿、摄影:宣传部)

张民选在致辞中感谢媒体记者对学校的支持,并表示,高校与媒体应努力构建双赢模式。同时,他还向媒体记者 “爆料”:上海师范大学是党在上海开办的第一所师范大学,2014年迎来建校60周年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方广錩教授明年将迎来个人研究敦煌学30周年,学校将以此为契机召开国际研讨会;我校4学科进入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中美第二届教育厅长会议将在我校举行等等。
会上,秦莉萍对我校2013年外宣工作进行了总结。2013年,我校外宣工作以迎接60周年校庆为契机,以内涵建设为着力点,以内宣推动外宣,呈现出新闻报道数量多、报道凸显办学实力多、媒体分布广、社会反响好的特点。
柯勤飞介绍了我校60周年校庆的工作方针、基调、定位等。2014年,我校将以校庆为契机,推动内涵发展,凝心聚力,力争将学校办成“卓越教师培养的摇篮、都市新人培育的基地、城市发展研究的重镇、政府决策咨询的智库、地方师范院校排头兵”。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SMG、上海教育电视台、东方网等近30家媒体的记者及相关负责人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对我校的外宣工作提出了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不少记者对我校新建的专家信息库表示赞赏,建议应更好地开拓专家资源,打造明星专家,多注重智力支撑和观点表达,回应、关注社会热点与民生问题,以此有效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与影响力。
陆建非在总结中指出,大学不是象牙塔、金字塔,与社会密不可分,是上层建筑、是教学机构,同时也是社会利益综合体,有很多值得关注的“新闻点”。今后,学校将加强自身的责任感、使命感,及时回应社会需求、热点问题,以现实驱动,用先进的理念引导,与媒体形成高度的契合;在微观策划上,学校将强化与媒体的互动,邀请媒体走近、走进师大,同时积极构建更适应媒体需求的专家库,回应社会热点问题,表达高校与知识分子对社会的关注。
(供稿、摄影:宣传部)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