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三地十余所高校语文教育专家来校研讨古诗文教学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9-29浏览次数:2547


       9月21日至23日,两岸三地古诗文教学研讨会暨研究生论坛在我校举行。来自台湾高雄师大、台北教育大学、香港教育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福建教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的语文教育专家,台湾师范大学附中、台湾政治大学附中等两岸三地中教界的名师、上海市教研室教研员和本校部分师生共70余人参加了会议。人文学院的孙逊教授、郑桂华教授、詹丹教授,教育学院的王荣生教授、李海林教授等参与了研讨的主持或评议。

       此次两岸三地古诗文教学研讨会由“专题研讨”、“教学观摩”及“特邀讲演”三部分组成。21日,三场两岸三地的高校教师研讨会、一场研究生论坛、一场中学教师发言分别在我校会议中心举办;22日,联合上海市教研室和复兴高级中学举办了四篇古诗文的教学观摩以及相关的研讨,23日,高雄师范大学的王颂梅教授作了“四声之美”的特邀演讲。整个活动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研讨、观摩和演讲,精彩纷呈,参与者获益良多。

       如何确定古诗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传承优秀文化?如何在传承中加以反思和创新?如何将古代优秀文化融入到现代文明建设中?如何在现代教学语境中,让古诗文教学对学生主体人格的构建起积极作用,让古诗文教学成为拓宽学生生活经验、激发想象的重要资源,诸如此类的问题,在第一天的数场研讨会中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乃至争论,这样的争论延续到了第二天的教学观摩活动中。台湾高中教师杨晓菁执教《桃花源记》,合肥八中教师方立立执教《六国论》,沪上名师乐燎原执教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和张广录执教庄子的《秋水》篇,他们的教学理念虽然有别,教学方法也大相径庭,引发的教学评价更是颇有分歧,但强烈的问题意识,深入的探讨热情,使得不少与会者感叹这样的研讨观摩,其实践的探索性和理论的深入性,是国内同类会议中比较少见的。

       活动第三天,台湾王颂梅教授的“四声之美”讲座,吸引了远在武汉的研究生和本市郊区中学的多位特级语文名师前来听讲。讲座结束时,上师大基础教育的特聘教授、闵行区特级教师王林有感而发,当场作了诗歌的吟诵表演,使讲座现场出现了一个小高潮,为持续三天的古诗文研讨系列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句号。

(供稿:人文学院)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