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辅导员网络迎新有新意 《新民晚报》专题报道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9-05浏览次数:2897


        9月4日,《新民晚报》以 “虚拟‘班级’里师生成‘熟人’”为题介绍了我校新生辅导员网络迎新工作。近年来,我校积极探索针对当下学生思想和行为新变化的工作载体。“百名辅导员访千名学生家庭”活动已经逐渐成为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辅导员队伍建设新的品牌。家访活动从过去针对困难学生的实地走访到如今运用电话、书信、网络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扩大了覆盖面,提升了工作实效。据统计,2013年全校专兼职辅导员、学工部、团委教师共计家访1482名学生家庭。通过家访活动,增进了家长和学生对学校和老师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赢得了学生的信赖,形成了情感上的高度认可。辅导员们说,家访收获了感动,得到了成长,家访就像一次心灵的旅程,其中的感动与收获都将化为努力工作的动力,继续前行在育人工作的路上。

        2013年暑期,辅导员们根据“95后”大学生的特点,通过QQ群、微信平台、易班网与新生进行交流互动,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真正实现了“未进师大门,先做师大人”,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新民晚报》撰文报道,相关报道摘编如下:

来源:新民晚报 2013年9月4日
标题:虚拟“班级”里师生成“熟人”
记者:王蔚

上师大辅导员网络迎新生有新意 虚拟“班级”里师生成“熟人”

  早在新学年开学前,上海师范大学易班网上的人气就开始逐渐升高。“未入师大门,先做师大人”,这是上师大对新生的美好期许。

没入学先“五连接”

  8月上旬,2013级的辅导员们早早地在易班网上建立了虚拟“班级”,等候着新生们的到来。各位辅导员和学哥学姐们还提供了许多实用的信息,如校园交通地图、新生注意事项、学院注册安排等。

  “五连接工作”是上师大音乐学院辅导员段程程老师独创的网络迎新法则。在暑假的电话家访中,段老师就“入学前你最想了解的学校信息”广泛听取新生们的意见,并统计出了大家最迫切想了解的情况,一是入学后的导师选择,二是专业课程设置,三是琴房和宿舍安排。由此,细心的段老师尝试以“连接”为主题,通过“连接易班”、“连接同学”、“连接课程”、“连接导师”、“连接校园”5个板块,逐一回答新生们的各种疑惑。

未谋面先送“宝典”

  “易经宝典”是上师大人文学院新生辅导员徐渊在易班网上发起的一项大学生成长阅读活动。该活动以“阅读人生,享受‘正青春’时代”为口号。徐老师以一封长信的形式,向全体新生推荐他暑假期间阅读的《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这本书,同时将书中的案例与他带班的经验相结合,为新生们送上了一份属于上师大特有的“易经宝典”,引领新生们快速融入大学生活。在信中,徐老师还向全体新生发出倡议:每月品读一本好书,共同在易班家园里分享书中的“颜如玉”和“黄金屋”。

  每届新生到来之前,辅导员们都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等到报到的那天,他们其实已经对大部分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新生与辅导员之间也大多成了“熟悉的陌生人”。尤其是今年的网络迎新活动,上师大的辅导员们充分利用了易班网、人人网、百度贴吧、QQ群等深受学生们喜爱的新媒体阵地,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目前,已经有2300多名学生加入了易班的网上虚拟“班级”,占新生总数的近一半。同时,微博、微信、QQ群等平台,累计回复新生各类咨询问题千余个,成为师生谋面之前交流的主渠道。

(供稿:学工部)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