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我校谢晋影视艺术学院举办艺术教育特色学科专业建设研讨推进会,邀专家学者共同研讨进一步推进085内涵建设项目“中小学教师发声和表达技巧” 和“戏剧教育进中小学”。其中“中小学教师发声和表达技巧”项目引起了社会媒体的关注,连日来,新闻晚报、新闻晨报、青年报、上海商报等多家媒体以较大篇幅予以报道,东方网、搜狐网、中国上海政务新闻网、新浪网、网易、光明网等网络媒体进行了转载。部分报道摘编如下:
来源:新闻晚报 2012年11月12日 A1叠11版头条
标题:71.2%的中小学老师患有慢性咽喉炎,上师大编写相关教材——发声与表达技巧成师范生必修课
记者:张骞
转载:东方网
作为学生,你有关注到老师经常会出现喉咙痛、声音沙哑甚至是失声吗?在上周末举行的“中小学教师‘教师发声与表达技巧’研讨推进会”上,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发布了一份对全市934名一线中小学教师的调查。
调查显示,71.2%的中小学老师患有慢性咽喉炎。而出现上述症状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老师绝大部分并未学过发声与表达技巧的训练。记者昨天从上海师范大学获悉,该校拟将“教师发声与表达技巧”这门课程纳入师范生的必修课。未来,该校还将建立平台为大中小学教师以及社会各界提供嗓音与表达的专业培训。
一线教师无奈改走行政路线
上海罗阳中学的校长王立英嗓音沙哑,但这并非天生的,而是教师的职业病。
王立英告诉记者,她从小梦想成为一名老师。 1991年毕业后,她便踏上教师岗位,但是她的理想很快在迟迟未能痊愈的喉疾面前受挫。
“一次我得了感冒,声音有些沙哑,但仍强撑着为学生上完课。感冒很快便好了,可是嗓音却一直沙哑着。我想也许是没有好好休息的缘故,没想到一个寒假过去了,嗓音还是沙哑的。有时候白天上好课,晚上回家话也说不出了。我意识到嗓子出了问题,但是吃药片、喝药水,我甚至专门到南京去看了专家门诊,无奈教师每天上课都要用嗓子,嗓子始终未能治愈。因为嗓子不好,很多教师评比我都无法参加,只能把自己精心准备的教案改请别的老师来上,我心里有种有力无处使的难过。一直到后来,我无奈脱离了一线教学岗位转做行政工作,嗓音也一直是沙哑的。 ”王立英说。
71.2%的老师患慢性咽喉炎
事实上,喉疾已经成为教师的职业病。上师大谢晋影视艺术学院日前深入本市中小学对一线教师进行调研。发现超过54.93%的老师认为嗓音听起来嘶哑,并且持续出现嘶哑症状的老师占16.2%;有69.7%的老师认为发音是必须用力才可出声,有53.85%的老师经常出现此症状,有49.79%的老师表示说话很费力,嗓子在说话的过程中就没劲了,并且有43.41%的老师经常出现此状况;有75.70%的老师认为有咽干、咽痒咽部异物感,经常出现此症状的老师高达 51.06%;有23.23%的老师因声音问题进行治疗,其中94.93%的使用药物,5.07%的老师通过手术。
同时,问卷中设计“您是否有慢性咽炎”提问来判断被访者对自身嗓音状况的认知,有71.2%的老师表示自己有慢性咽炎,有10.06%的老师表示不知道自己是否有此疾病。
那么,是否能使用“小蜜蜂”呢?在问及是否希望教学环境安装隔音或扩音设备时,有63.11%的老师选择是,有14.13%的老师选择否,有22.75%的老师选择无所谓。
“从调查情况来看,有不少老师想通过使用扩音设备来减轻用嗓的疲劳,但使用扩音设备并不是一个理想手段。”本次项目负责人、上师大谢晋学院副院长邱乙哲老师表示,“小蜜蜂”之所以不能大范围推广,一是因为现在教室之间都是“贴隔壁”,容易造成教室之间的相互干扰。其次,老师使用小蜜蜂虽然照顾到了坐后排的学生,但是前排学生却会感觉声音太响,耳朵不适。 “此外,中低年级的学生的年龄特点,使他们更青睐不用小蜜蜂来授课的老师,这样的老师更具亲和力。 ”
发声技巧将成师范生必修课
“现在的中小学教师普遍缺乏嗓音训练,我认为这应该是老师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上师大声乐老师施国新从专业角度出发,他表示,人的正常说话发声是可以通过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使喉咙调节到较好的状态中的。 “这好比是‘四两拨千斤’的原理,用最省力的方式来发声,喉咙的 ‘寿命’当然会更长。 ”
据悉,上师大谢晋学院从2011年尝试将专业的嗓音训练和言语表达的技巧运用到“非艺术生”的训练过程中。本学期,又针对校内的师范生开设了“教师发声与表达技巧”的公选课,在师范生中大受欢迎。然而,从专家角度看来,光训练师范生嗓音还不够,还应着重对其雕琢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据悉,目前,上师大谢晋学院已经编写了“师范生嗓音训练与言语表达”课程的两本教材,将于明年正式出版。
来源:新闻晨报 2012年11月12日 A17版头条
标题:调查显示本市7成以上中小学教师表示自己患慢性咽炎——上师大开设发声课教正确发音
记者:董川峰
转载:搜狐网 中国上海政务新闻网 新浪网 网易 光明网
嗓音疾病,困扰着很多教师。记者昨天从上海师范大学获悉,该校率先在全国师范生中试点开设发声技能课程,教“准教师”如何正确发音,避免嗓音受损。
近半老师表示说话费力
上海师大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对全市中小学教师所做的一项调查发现,71.2%的老师表示自己患有慢性咽炎,超过54.93%的老师认为自己的嗓音听起来嘶哑,49.79%的老师表示说话很费力。此外,有23.23%的老师因声音问题治疗,其中94.93%的使用药物,5.07%的老师通过手术来恢复发声。
市六医院的耳鼻喉科医生吴红敏表示,在自己的门诊中,嗓音疾病患者大部分是教师,他们均有不同程度的咽炎症状。“多数教师都没有及时就医,而是自己吃些护嗓药,当病情拖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才想到去医院检查。”吴红敏说,教师的发病原因与其职业关系非常大,教师长期超负荷讲课、天天与粉笔扬尘接触,以及发音方法不科学,使得喉部和咽部黏膜在强气流的长期冲击下充血肿胀,发生顽固性慢性咽喉炎。
头腔共鸣可避患职业病
“绝大多数的教师只是利用喉咙发声,因此音调往往偏高,声带打架,容易损伤嗓子。”上海谢晋影视艺术学院院长赵炳翔告诉记者,其实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发声技巧,就能避免患上嗓音职业病。而发声技能课是影视学院每一个学生的必修课,目的就是让他们掌握正确发声法,利用头腔共鸣,将自己的声音变得洪亮,用这种方式讲话,一连几个小时都不会感到累的。为此,学院就想把这一发声技巧推广到师范生,让“准教师们”也受益。
上海师大将先在师范生中开设“教师发声与表达技巧”选修课,由影视学院的老师执教。试点成熟后逐步成为师范生的必修课。设在上海师大内的上海师资培训中心也将引进该课程,作为全市12.7万的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的技能培训课。
据介绍,上海师大还将建立嗓音与语言表达研究所,研究用声以及表达的训练方法,建立平台为师范生、大中小学教师、以及各类人员提供嗓音与表达的专业培训。
来源:青年报 2012年11月13日 B06版
标题:上师大传授准教师“如何正确发声”技巧 避免慢性咽喉炎 靠“小蜜蜂”不如靠“内功”
记者:刘昕璐
嗓音疾病,困扰着很多教师,为此,现在很多教师为了保护嗓子不得不在课堂上用起了俗称“小蜜蜂”的扩音器。上海师范大学新近传出消息,该校将率先在师范生中试点开设发声技能课程,教“准教师”如何正确发音,避免嗓音受损。
一线教师无奈离开岗位
在“中小学教师‘教师发声与表达技巧’研讨推进会”上,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发布了一份对全市934名一线中小学教师的调查。71.2%的老师表示自己患有慢性咽炎,超过54.93%的老师认为自己的嗓音听起来嘶哑,49.79%的老师表示说话很费力。此外,有23.23%的老师因声音问题治疗,其中94.93%的老师使用药物,5.07%的老师通过手术来恢复发声。
市六院专家介绍,教师的发病原因与其职业关系非常大,教师长期超负荷讲课、天天与粉笔扬尘接触,以及发音方法不科学,使得喉部和咽部黏膜在强气流的长期冲击下充血肿胀,发生顽固性慢性咽喉炎。
上海一所中学的女校长坦言,自己嗓音沙哑完全是职业病使然。“后来因为嗓子不好,很多教师评比都无法参加,只能把自己精心准备的教案改请别的老师来上,有种有力无处使的难过。”最终,该老师无奈脱离了一线教学岗位转做行政工作,但嗓音也一直是沙哑的了。
“小蜜蜂”并非良策
“从调查情况来看,有不少老师想通过使用扩音设备来减轻用嗓的疲劳,但使用扩音设备并不是一个理想手段。”本次项目负责人、上师大谢晋学院副院长邱乙哲老师表示,“小蜜蜂”之所以不能大范围推广,一是因为现在教室之间都是“贴隔壁”,容易造成教室之间的相互干扰。其次,老师使用小蜜蜂虽然照顾到了坐后排的学生,但是前排学生却会感觉声音太响,耳朵不适。
另据专家表示,中低年级的学生的年龄特点,使他们更青睐不用小蜜蜂来授课的老师,这样的老师更具亲和力。因此,“小蜜蜂”护驾也并非良策。
发声技巧将成师范生必修课
“现在的中小学教师普遍缺乏嗓音训练,我认为这应该是老师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上师大声乐老师施国新从专业角度出发,他表示,人的正常说话发声是可以通过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使喉咙调节到较好的状态中的。“这好比是‘四两拨千斤’的原理,用最省力的方式来发声。”
“绝大多数的教师只是利用喉咙发声,因此音调往往偏高,声带打架,容易损伤嗓子。”上海谢晋影视艺术学院院长赵炳翔告诉记者,其实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发声技巧,就能避免患上嗓音职业病。而发声技能课是影视学院每一个学生的必修课,目的就是让他们掌握正确发声法,利用头腔共鸣,将自己的声音变得洪亮,用这种方式讲话,一连几个小时都不会感到累的。为此,学院就想把这一发声技巧推广到师范生,让“准教师们”也受益。
据悉,上海师大将先在师范生中开设“教师发声与表达技巧”选修课,由影视学院的老师执教。试点成熟后逐步成为师范生的必修课。设在上海师大内的上海师资培训中心也将引进该课程,作为全市12.7万的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的技能培训课。
来源:上海商报 2012年11月13日
标题:七成以上中小学教师患慢性咽炎——上师大将试点开设发声技能课程
记者:王雅君
根据上师大对全市中小学教师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本市71.2%的老师表示自己患有慢性咽炎。针对这一在一线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商报记者近日从上师大获悉,该校将率先在全国师范生中试点开设发声技能课程,专业培训“教师发声与表达技巧”。
据介绍,上师大将先在师范生中开设该选修课,试点成熟后将逐步成为师范生的必修课。未来,上师大还将建立嗓音与语言表达研究所,研究用声以及表达的训练方法,建立平台为师范生、大中小学教师以及各类人员提供嗓音与表达的专业培训。
上海谢晋影视艺术学院院长赵炳翔表示,慢性咽炎、声带受损等在一线教师间比较常见的噪音职业病其实与发声技巧有很大的关系。“掌握了正确的发音技巧,利用头腔共鸣,将自己的声音洪亮化,这样的话即便要讲上一连几个小时的课都不会感到累。”
据悉,目前,上师大谢晋学院已经编写了“师范生嗓音训练与言语表达”课程的两本教材,将于明年正式出版。
来源:新闻晚报 2012年11月12日 A1叠11版头条
标题:71.2%的中小学老师患有慢性咽喉炎,上师大编写相关教材——发声与表达技巧成师范生必修课
记者:张骞
转载:东方网
作为学生,你有关注到老师经常会出现喉咙痛、声音沙哑甚至是失声吗?在上周末举行的“中小学教师‘教师发声与表达技巧’研讨推进会”上,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发布了一份对全市934名一线中小学教师的调查。
调查显示,71.2%的中小学老师患有慢性咽喉炎。而出现上述症状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老师绝大部分并未学过发声与表达技巧的训练。记者昨天从上海师范大学获悉,该校拟将“教师发声与表达技巧”这门课程纳入师范生的必修课。未来,该校还将建立平台为大中小学教师以及社会各界提供嗓音与表达的专业培训。
一线教师无奈改走行政路线
上海罗阳中学的校长王立英嗓音沙哑,但这并非天生的,而是教师的职业病。
王立英告诉记者,她从小梦想成为一名老师。 1991年毕业后,她便踏上教师岗位,但是她的理想很快在迟迟未能痊愈的喉疾面前受挫。
“一次我得了感冒,声音有些沙哑,但仍强撑着为学生上完课。感冒很快便好了,可是嗓音却一直沙哑着。我想也许是没有好好休息的缘故,没想到一个寒假过去了,嗓音还是沙哑的。有时候白天上好课,晚上回家话也说不出了。我意识到嗓子出了问题,但是吃药片、喝药水,我甚至专门到南京去看了专家门诊,无奈教师每天上课都要用嗓子,嗓子始终未能治愈。因为嗓子不好,很多教师评比我都无法参加,只能把自己精心准备的教案改请别的老师来上,我心里有种有力无处使的难过。一直到后来,我无奈脱离了一线教学岗位转做行政工作,嗓音也一直是沙哑的。 ”王立英说。
71.2%的老师患慢性咽喉炎
事实上,喉疾已经成为教师的职业病。上师大谢晋影视艺术学院日前深入本市中小学对一线教师进行调研。发现超过54.93%的老师认为嗓音听起来嘶哑,并且持续出现嘶哑症状的老师占16.2%;有69.7%的老师认为发音是必须用力才可出声,有53.85%的老师经常出现此症状,有49.79%的老师表示说话很费力,嗓子在说话的过程中就没劲了,并且有43.41%的老师经常出现此状况;有75.70%的老师认为有咽干、咽痒咽部异物感,经常出现此症状的老师高达 51.06%;有23.23%的老师因声音问题进行治疗,其中94.93%的使用药物,5.07%的老师通过手术。
同时,问卷中设计“您是否有慢性咽炎”提问来判断被访者对自身嗓音状况的认知,有71.2%的老师表示自己有慢性咽炎,有10.06%的老师表示不知道自己是否有此疾病。
那么,是否能使用“小蜜蜂”呢?在问及是否希望教学环境安装隔音或扩音设备时,有63.11%的老师选择是,有14.13%的老师选择否,有22.75%的老师选择无所谓。
“从调查情况来看,有不少老师想通过使用扩音设备来减轻用嗓的疲劳,但使用扩音设备并不是一个理想手段。”本次项目负责人、上师大谢晋学院副院长邱乙哲老师表示,“小蜜蜂”之所以不能大范围推广,一是因为现在教室之间都是“贴隔壁”,容易造成教室之间的相互干扰。其次,老师使用小蜜蜂虽然照顾到了坐后排的学生,但是前排学生却会感觉声音太响,耳朵不适。 “此外,中低年级的学生的年龄特点,使他们更青睐不用小蜜蜂来授课的老师,这样的老师更具亲和力。 ”
发声技巧将成师范生必修课
“现在的中小学教师普遍缺乏嗓音训练,我认为这应该是老师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上师大声乐老师施国新从专业角度出发,他表示,人的正常说话发声是可以通过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使喉咙调节到较好的状态中的。 “这好比是‘四两拨千斤’的原理,用最省力的方式来发声,喉咙的 ‘寿命’当然会更长。 ”
据悉,上师大谢晋学院从2011年尝试将专业的嗓音训练和言语表达的技巧运用到“非艺术生”的训练过程中。本学期,又针对校内的师范生开设了“教师发声与表达技巧”的公选课,在师范生中大受欢迎。然而,从专家角度看来,光训练师范生嗓音还不够,还应着重对其雕琢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据悉,目前,上师大谢晋学院已经编写了“师范生嗓音训练与言语表达”课程的两本教材,将于明年正式出版。
来源:新闻晨报 2012年11月12日 A17版头条
标题:调查显示本市7成以上中小学教师表示自己患慢性咽炎——上师大开设发声课教正确发音
记者:董川峰
转载:搜狐网 中国上海政务新闻网 新浪网 网易 光明网
嗓音疾病,困扰着很多教师。记者昨天从上海师范大学获悉,该校率先在全国师范生中试点开设发声技能课程,教“准教师”如何正确发音,避免嗓音受损。
近半老师表示说话费力
上海师大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对全市中小学教师所做的一项调查发现,71.2%的老师表示自己患有慢性咽炎,超过54.93%的老师认为自己的嗓音听起来嘶哑,49.79%的老师表示说话很费力。此外,有23.23%的老师因声音问题治疗,其中94.93%的使用药物,5.07%的老师通过手术来恢复发声。
市六医院的耳鼻喉科医生吴红敏表示,在自己的门诊中,嗓音疾病患者大部分是教师,他们均有不同程度的咽炎症状。“多数教师都没有及时就医,而是自己吃些护嗓药,当病情拖到非常严重的程度,才想到去医院检查。”吴红敏说,教师的发病原因与其职业关系非常大,教师长期超负荷讲课、天天与粉笔扬尘接触,以及发音方法不科学,使得喉部和咽部黏膜在强气流的长期冲击下充血肿胀,发生顽固性慢性咽喉炎。
头腔共鸣可避患职业病
“绝大多数的教师只是利用喉咙发声,因此音调往往偏高,声带打架,容易损伤嗓子。”上海谢晋影视艺术学院院长赵炳翔告诉记者,其实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发声技巧,就能避免患上嗓音职业病。而发声技能课是影视学院每一个学生的必修课,目的就是让他们掌握正确发声法,利用头腔共鸣,将自己的声音变得洪亮,用这种方式讲话,一连几个小时都不会感到累的。为此,学院就想把这一发声技巧推广到师范生,让“准教师们”也受益。
上海师大将先在师范生中开设“教师发声与表达技巧”选修课,由影视学院的老师执教。试点成熟后逐步成为师范生的必修课。设在上海师大内的上海师资培训中心也将引进该课程,作为全市12.7万的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的技能培训课。
据介绍,上海师大还将建立嗓音与语言表达研究所,研究用声以及表达的训练方法,建立平台为师范生、大中小学教师、以及各类人员提供嗓音与表达的专业培训。
来源:青年报 2012年11月13日 B06版
标题:上师大传授准教师“如何正确发声”技巧 避免慢性咽喉炎 靠“小蜜蜂”不如靠“内功”
记者:刘昕璐
嗓音疾病,困扰着很多教师,为此,现在很多教师为了保护嗓子不得不在课堂上用起了俗称“小蜜蜂”的扩音器。上海师范大学新近传出消息,该校将率先在师范生中试点开设发声技能课程,教“准教师”如何正确发音,避免嗓音受损。
一线教师无奈离开岗位
在“中小学教师‘教师发声与表达技巧’研讨推进会”上,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发布了一份对全市934名一线中小学教师的调查。71.2%的老师表示自己患有慢性咽炎,超过54.93%的老师认为自己的嗓音听起来嘶哑,49.79%的老师表示说话很费力。此外,有23.23%的老师因声音问题治疗,其中94.93%的老师使用药物,5.07%的老师通过手术来恢复发声。
市六院专家介绍,教师的发病原因与其职业关系非常大,教师长期超负荷讲课、天天与粉笔扬尘接触,以及发音方法不科学,使得喉部和咽部黏膜在强气流的长期冲击下充血肿胀,发生顽固性慢性咽喉炎。
上海一所中学的女校长坦言,自己嗓音沙哑完全是职业病使然。“后来因为嗓子不好,很多教师评比都无法参加,只能把自己精心准备的教案改请别的老师来上,有种有力无处使的难过。”最终,该老师无奈脱离了一线教学岗位转做行政工作,但嗓音也一直是沙哑的了。
“小蜜蜂”并非良策
“从调查情况来看,有不少老师想通过使用扩音设备来减轻用嗓的疲劳,但使用扩音设备并不是一个理想手段。”本次项目负责人、上师大谢晋学院副院长邱乙哲老师表示,“小蜜蜂”之所以不能大范围推广,一是因为现在教室之间都是“贴隔壁”,容易造成教室之间的相互干扰。其次,老师使用小蜜蜂虽然照顾到了坐后排的学生,但是前排学生却会感觉声音太响,耳朵不适。
另据专家表示,中低年级的学生的年龄特点,使他们更青睐不用小蜜蜂来授课的老师,这样的老师更具亲和力。因此,“小蜜蜂”护驾也并非良策。
发声技巧将成师范生必修课
“现在的中小学教师普遍缺乏嗓音训练,我认为这应该是老师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上师大声乐老师施国新从专业角度出发,他表示,人的正常说话发声是可以通过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使喉咙调节到较好的状态中的。“这好比是‘四两拨千斤’的原理,用最省力的方式来发声。”
“绝大多数的教师只是利用喉咙发声,因此音调往往偏高,声带打架,容易损伤嗓子。”上海谢晋影视艺术学院院长赵炳翔告诉记者,其实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发声技巧,就能避免患上嗓音职业病。而发声技能课是影视学院每一个学生的必修课,目的就是让他们掌握正确发声法,利用头腔共鸣,将自己的声音变得洪亮,用这种方式讲话,一连几个小时都不会感到累的。为此,学院就想把这一发声技巧推广到师范生,让“准教师们”也受益。
据悉,上海师大将先在师范生中开设“教师发声与表达技巧”选修课,由影视学院的老师执教。试点成熟后逐步成为师范生的必修课。设在上海师大内的上海师资培训中心也将引进该课程,作为全市12.7万的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的技能培训课。
来源:上海商报 2012年11月13日
标题:七成以上中小学教师患慢性咽炎——上师大将试点开设发声技能课程
记者:王雅君
根据上师大对全市中小学教师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本市71.2%的老师表示自己患有慢性咽炎。针对这一在一线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商报记者近日从上师大获悉,该校将率先在全国师范生中试点开设发声技能课程,专业培训“教师发声与表达技巧”。
据介绍,上师大将先在师范生中开设该选修课,试点成熟后将逐步成为师范生的必修课。未来,上师大还将建立嗓音与语言表达研究所,研究用声以及表达的训练方法,建立平台为师范生、大中小学教师以及各类人员提供嗓音与表达的专业培训。
上海谢晋影视艺术学院院长赵炳翔表示,慢性咽炎、声带受损等在一线教师间比较常见的噪音职业病其实与发声技巧有很大的关系。“掌握了正确的发音技巧,利用头腔共鸣,将自己的声音洪亮化,这样的话即便要讲上一连几个小时的课都不会感到累。”
据悉,目前,上师大谢晋学院已经编写了“师范生嗓音训练与言语表达”课程的两本教材,将于明年正式出版。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