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寒假,我校团委组织学生开展了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东方网、上海教育新闻网、新民晚报等多家媒体纷纷给予报道。部分报道摘编如下:
标题:上师大组织时尚寒假 "给力"学生成长、成才
来源:东方网、上海教育新闻网
“织围脖”、搞调研、送爱心……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寒假里,上师大的学生们忙得不亦乐乎,“过了一个最给力、最时尚的寒假”。
众人织“围脖”亲情感恩时尚传递
春节期间,“你给爸妈织围脖了吗?”成了上师大学生们网上互相询问得最多的问题。该校团委组织开展“暖心窝,汇你我”感恩父母祝福短语征集活动,引得学生们纷纷登录活动网站,在虚拟空间上传了近千张饱含真情的电子贺卡和三千多句感恩祝福。
学生社团秋石印社的学生们拿起刻刀篆刻下“父母心、儿女情”等十方印章,并将拓片扫描图片发送到主题网站上,提供给同学们作为制作电子贺卡的素材;远在广西的支教志愿者们还将活动延伸到了一个个偏远的农村小学,“画一张感恩卡,写一句祝福话”成了当地小学生中最受欢迎的“寒假作业”,十多张优秀贺卡被支教志愿者传到网上,孩子们质朴的话语和画卷是本次活动中点击率最高的贺卡模板。
服务定制化创爱心学校教学新模式
今年寒假,“定制化服务”成了上师大传统项目“爱心学校“的新发展趋势。来自该校教育学院的20名学生在常规课程中渗透了一项教学研究实践课题——“皖豫苏等地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及大带小带读对策初探”,利用爱心服务的一段时间开展对于各自家乡留守儿童阅读现状的调研。
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他们为孩子们精心挑选了一批“具温情、赋童趣、适合儿童”的阅读材料,采用“大带小”形式,每位“小老师”带领一至两名留守儿童,每天大声朗读一篇文章,并且尽情讨论与文章有关的内容。项目指导教师吴念阳说:“这样授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引导儿童阅读兴趣,培养培养阅读习惯、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通过朗读,自由抒发情绪,真切表达感悟,完善留守儿童的人格发展,弥补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
来源:新民晚报 2011年2月21日 星期一 A5
标题:上海师大学生流行“织围脖”谢父母 学校开通网络平台征集祝福短语,设计虚拟吉祥物表达“说不出口”的感恩
作者:王蔚
转载:解放牛网
上海师范大学新学期今天开学。前几天,返校的大学生们最迫切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爸爸妈妈“织围脖”,通过网络送出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圣火少女
感谢父母支持
今年寒假里,上海师大组织开展了“暖心窝,汇你我”感恩父母祝福短语征集活动。开学前夕,同学们纷纷登录活动网站,晒出一句句亲手制作的感恩话。为了方便同学们更好地表达心中的爱意,活动共设置了电子贺卡、网络微博、手机平台和专题网站等多个途径,至今共收到书面祝福语2000余条、微博留言400余条、短信祝福200多条、电子贺卡千余张。亚运圣火少女杨蝉在微博上向自己的爸妈表达感谢:“爸爸妈妈,感谢你们为我们的家庭付出的艰辛,在我志愿服务的背后,是你们默默的付出和支持,我爱你们。”有着“中国达人”之誉的朱晓明也为亲人送去祝福:“父母让我拥有了生命,抚育我长大成人,父母的关心、鼓励让我自信地走上达人秀的舞台。”
吉祥物“窝窝”
化解两代隔阂
活动还专门设计了一个虚拟的吉祥物“窝窝”,它的功能就是通过学校的短信平台转发那些与父母沟通有隔阂的学生的祝福心愿,只要在专题网站上给“窝窝”留言,并留下父母的手机号码,“窝窝”就会将学生们的祝福送给长辈。“爸、妈,一直以来都想对你们说声感谢,以前我不懂事,让你们多操心了,现在我长大了,感谢你们对我的培养,祝你们健康幸福!”“全世界有6800多种语言,却很难描述你们对我的爱;全世界有60多亿人口,偏偏是我成为你们的孩子;全世界这么大又是这么小,长大的我以后不能经常陪伴你们,但是我的心永远贮存在你们的身边。”
老爸老妈
惊喜外加感动
据悉,父母在收到感恩祝福短语和电子贺卡后都非常感动,已有不少家长开始给“窝窝”复信:“以前从来没听到孩子对我说过‘我爱你’,第一次听他这么说,很激动,谢谢!”“孩子和我们其实一直都交流得不是很好,所以非常感谢‘窝窝’作为桥梁转发来了孩子的祝福。”“这是二十多年来第一次听到儿子对我说出感谢,心里很是惊喜,这个孩子没白养!”“女儿平日里一直娇生惯养的,但是这次不但对我们父母表达了感恩之情,在家里对长辈的态度也在悄然改变。”
标题:上师大组织时尚寒假 "给力"学生成长、成才
来源:东方网、上海教育新闻网
“织围脖”、搞调研、送爱心……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寒假里,上师大的学生们忙得不亦乐乎,“过了一个最给力、最时尚的寒假”。
众人织“围脖”亲情感恩时尚传递
春节期间,“你给爸妈织围脖了吗?”成了上师大学生们网上互相询问得最多的问题。该校团委组织开展“暖心窝,汇你我”感恩父母祝福短语征集活动,引得学生们纷纷登录活动网站,在虚拟空间上传了近千张饱含真情的电子贺卡和三千多句感恩祝福。
学生社团秋石印社的学生们拿起刻刀篆刻下“父母心、儿女情”等十方印章,并将拓片扫描图片发送到主题网站上,提供给同学们作为制作电子贺卡的素材;远在广西的支教志愿者们还将活动延伸到了一个个偏远的农村小学,“画一张感恩卡,写一句祝福话”成了当地小学生中最受欢迎的“寒假作业”,十多张优秀贺卡被支教志愿者传到网上,孩子们质朴的话语和画卷是本次活动中点击率最高的贺卡模板。
服务定制化创爱心学校教学新模式
今年寒假,“定制化服务”成了上师大传统项目“爱心学校“的新发展趋势。来自该校教育学院的20名学生在常规课程中渗透了一项教学研究实践课题——“皖豫苏等地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现状调查及大带小带读对策初探”,利用爱心服务的一段时间开展对于各自家乡留守儿童阅读现状的调研。
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他们为孩子们精心挑选了一批“具温情、赋童趣、适合儿童”的阅读材料,采用“大带小”形式,每位“小老师”带领一至两名留守儿童,每天大声朗读一篇文章,并且尽情讨论与文章有关的内容。项目指导教师吴念阳说:“这样授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引导儿童阅读兴趣,培养培养阅读习惯、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通过朗读,自由抒发情绪,真切表达感悟,完善留守儿童的人格发展,弥补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
来源:新民晚报 2011年2月21日 星期一 A5
标题:上海师大学生流行“织围脖”谢父母 学校开通网络平台征集祝福短语,设计虚拟吉祥物表达“说不出口”的感恩
作者:王蔚
转载:解放牛网
上海师范大学新学期今天开学。前几天,返校的大学生们最迫切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爸爸妈妈“织围脖”,通过网络送出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圣火少女
感谢父母支持
今年寒假里,上海师大组织开展了“暖心窝,汇你我”感恩父母祝福短语征集活动。开学前夕,同学们纷纷登录活动网站,晒出一句句亲手制作的感恩话。为了方便同学们更好地表达心中的爱意,活动共设置了电子贺卡、网络微博、手机平台和专题网站等多个途径,至今共收到书面祝福语2000余条、微博留言400余条、短信祝福200多条、电子贺卡千余张。亚运圣火少女杨蝉在微博上向自己的爸妈表达感谢:“爸爸妈妈,感谢你们为我们的家庭付出的艰辛,在我志愿服务的背后,是你们默默的付出和支持,我爱你们。”有着“中国达人”之誉的朱晓明也为亲人送去祝福:“父母让我拥有了生命,抚育我长大成人,父母的关心、鼓励让我自信地走上达人秀的舞台。”
吉祥物“窝窝”
化解两代隔阂
活动还专门设计了一个虚拟的吉祥物“窝窝”,它的功能就是通过学校的短信平台转发那些与父母沟通有隔阂的学生的祝福心愿,只要在专题网站上给“窝窝”留言,并留下父母的手机号码,“窝窝”就会将学生们的祝福送给长辈。“爸、妈,一直以来都想对你们说声感谢,以前我不懂事,让你们多操心了,现在我长大了,感谢你们对我的培养,祝你们健康幸福!”“全世界有6800多种语言,却很难描述你们对我的爱;全世界有60多亿人口,偏偏是我成为你们的孩子;全世界这么大又是这么小,长大的我以后不能经常陪伴你们,但是我的心永远贮存在你们的身边。”
老爸老妈
惊喜外加感动
据悉,父母在收到感恩祝福短语和电子贺卡后都非常感动,已有不少家长开始给“窝窝”复信:“以前从来没听到孩子对我说过‘我爱你’,第一次听他这么说,很激动,谢谢!”“孩子和我们其实一直都交流得不是很好,所以非常感谢‘窝窝’作为桥梁转发来了孩子的祝福。”“这是二十多年来第一次听到儿子对我说出感谢,心里很是惊喜,这个孩子没白养!”“女儿平日里一直娇生惯养的,但是这次不但对我们父母表达了感恩之情,在家里对长辈的态度也在悄然改变。”
(供稿:宣传部)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