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上午,校岗位(职务)聘任委员会会议召开,审定2010年度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名单。校长李进主持会议,此次共聘任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7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38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45人。
2010年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4月启动。5月10日正式公布聘任办法,5月11日发布岗位信息,5月12日举行面向全体相关人员的政策宣讲会,5月23日-30日完成了校内科研预审,9月下旬外审专家意见返回,10月14日前,学院完成思想品德及教学考核、院学术委员会、院聘任小组完成相关程序,10月28日申聘正高级职务人员参加了面试答辩。
此次聘任正高设岗22个,预报20人,通过校内预审12人,进入校学术委员会答辩程序10人,进入校聘任委员会审议程序的7人;副高设岗59-66个,预报96人,通过校内预审57人,通过外审55人,进入校聘任委员会审议程序37人(另通过人事局相关程序进入聘委会程序的1人)。
2010年度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意见在2009年的基础上作了部分调整:正高和副高区别要求;正常晋升和申聘破格、预备岗区别要求;教学系列和专职研究系列区别要求;传统优势专业和学科与特色且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和学科区别要求。提高了正高和破格、预备岗的送审评价标准,提高了正高破格、预备岗的资格标准,提高了研究系列的科研资格标准;理工科论文还原了通讯作者的作用;适当降低工科及个别特殊专业的论文级别。加强了教学规范和考核从严的导向,要求破格和预备岗人员在任现职以来的教学考核必须全部合格或以上,且至少一次“优秀”。首次实施了年度或聘期考核如有“基本合格”或以下等第的延缓聘任办法,重申了聘任组织工作中学科评议组的构成要素、人数以及回避等原则。
近几年来,我校在聘任工作中加大规范操作和科学设岗的力度,虽然今年采取了标准提高和高级职务数从紧的举措,但请求争议协调的人数和案例仍为历年最低,延续了逐年降低的态势,体现出前期工作的规范到位以及整个聘任程序及规范的日益成熟,得到了申聘人员的认同。
随着我校学科建设的良好发展态势以及面上全体岗位设置工作的展开,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的办法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适时适度调整,这一设想在聘委会上得到认可,将于今年底和明年初进行广泛深入调研。(供稿:人事处)
2010年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4月启动。5月10日正式公布聘任办法,5月11日发布岗位信息,5月12日举行面向全体相关人员的政策宣讲会,5月23日-30日完成了校内科研预审,9月下旬外审专家意见返回,10月14日前,学院完成思想品德及教学考核、院学术委员会、院聘任小组完成相关程序,10月28日申聘正高级职务人员参加了面试答辩。
此次聘任正高设岗22个,预报20人,通过校内预审12人,进入校学术委员会答辩程序10人,进入校聘任委员会审议程序的7人;副高设岗59-66个,预报96人,通过校内预审57人,通过外审55人,进入校聘任委员会审议程序37人(另通过人事局相关程序进入聘委会程序的1人)。
2010年度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意见在2009年的基础上作了部分调整:正高和副高区别要求;正常晋升和申聘破格、预备岗区别要求;教学系列和专职研究系列区别要求;传统优势专业和学科与特色且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和学科区别要求。提高了正高和破格、预备岗的送审评价标准,提高了正高破格、预备岗的资格标准,提高了研究系列的科研资格标准;理工科论文还原了通讯作者的作用;适当降低工科及个别特殊专业的论文级别。加强了教学规范和考核从严的导向,要求破格和预备岗人员在任现职以来的教学考核必须全部合格或以上,且至少一次“优秀”。首次实施了年度或聘期考核如有“基本合格”或以下等第的延缓聘任办法,重申了聘任组织工作中学科评议组的构成要素、人数以及回避等原则。
近几年来,我校在聘任工作中加大规范操作和科学设岗的力度,虽然今年采取了标准提高和高级职务数从紧的举措,但请求争议协调的人数和案例仍为历年最低,延续了逐年降低的态势,体现出前期工作的规范到位以及整个聘任程序及规范的日益成熟,得到了申聘人员的认同。
随着我校学科建设的良好发展态势以及面上全体岗位设置工作的展开,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的办法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适时适度调整,这一设想在聘委会上得到认可,将于今年底和明年初进行广泛深入调研。(供稿:人事处)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