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与跨文化交际”研讨会举行170余位国内外专家出席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8-12-28浏览次数:1254


    以“认同与跨文化交际”为主题的跨文化交际国际研讨会12月28日在我校举行,170余位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出席,共同研讨“跨文化交际框架中的文学解读、翻译传递、外语教学和语言学研究”。副校长陆建非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本次研讨会收到120多位国内外学者的发言摘要。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中,共安排主旨发言18人,分组发言13场50多人。外语学院院长蔡龙权主持开幕式,我校多位教师递交论文或作发言,相关专业部分研究生聆听了专家的报告并参与了研讨活动。

    国际传播协会主席、美国普度大学传播系教授帕特里斯•巴泽里尔女士(Patrice M. Buzzanell),国际跨文化交际协会主席、日本青山学院大学英语系教授本名信行先生(Nobuyuki Honna),中华传播研究协会首任主席、美国罗德岛大学传播系教授陈国明先生,香港浸会大学教授、传播学院院长陈凌女士,国际学者威廉•斯塔罗斯塔(William J. Starosta)、莫勒菲•阿森特(Molefi K. Asante)、麦克•普罗斯(Michael Prosser),中国跨文化交际协会会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贾玉新先生,中国跨文化交际协会副会长、南京师大顾嘉祖教授,北京大学传播学院关世杰教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高一虹教授以及浙江大学跨文化交际研究所所长、许力生教授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应邀出席会议。

    会议以“明确的主题、多元的视角以及深层次讨论”为基本定位,与会的语言学、社会学、传播学和文学等领域里的中外专家学者畅所欲言,为跨文化交际学在中国的发展和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在深入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层面“身份”与“认同”的同时,推动理论建构和学科发展,回应全球化诉求,促进文化交流。

    研究话题涉及文化身份与认同,跨文化交际与文学、翻译、外语教学和语言学,其中有不少视角独特、和当代全球化、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相关的话题。如有关跨文化语境中运用身份的策略;民族与全球身份间的互动;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认同的建构;中国文化身份的转化;文化价值观;民族与全球身份之间创造性互动等话题。也有和上海城市文化相关的研究话题,比如对多元文化环境新上海人归属感的研究;上海知识型移民面临的挑战-焦虑及文化适应等;还有从跨文化通融、调整和附文化理论对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的分析等。(逸闻)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