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2020文教结合项目,音乐学院近期举办了“光启音乐大讲堂—上海城市音乐文化叙事”系列活动。11月18日下午,现任上海音乐出版社、上海文艺音像电子出版社社长、总编辑、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出版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编辑学刊》理事费维耀先生,应邀来到音乐学院,与现场师生分享了他精彩的出版人生。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毕业到成为上海音乐出版社的掌舵人,费维耀先生见证和亲历了近30年来中国音乐出版行业的高速发展,其对音乐出版事业的初心与创新深深地感染了在场师生。本次访谈者是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宋小璐副教授。
费维耀先生自幼学习二胡、小提琴,一直深受音乐熏陶的他最初有着学习作曲专业的计划,却因优异的文化课成绩被推荐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自此开启了音乐理论学习之路。1989年,他有幸分配到了上海文艺出版社工作(1997年上海文艺出版社改制为上海文艺出版总社,上海音乐出版社与上海文艺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一起,成为总社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从一开始的图书乐谱编辑,到后来一眼就能看出文稿的疏漏,31年严谨勤奋的工作塑造了费维耀先生沉着和细致的心性。谈及多年来上海音乐出版社录用、培养编辑人才的标准和经验时,他强调,音乐专业技能是一方面,但首先一定要具备基本的文化底蕴。扎实的专业技能加上深厚的学术素养及敏锐的市场观察,这样复合型的人才才是现在音乐出版行业所需要的。这一观念也在费先生的职业生涯中被践行着,他在交大学习MBA、DBA工商管理课程之后,敏锐的捕捉到文化发展的先机,以“目标集聚、差异化、总成本领先”三大竞争战略的组合拳,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上海音乐出版社的出版高地,拓展出版产业边界,推出图文谱音像一体化的创新性产品。经过20年的发展,音乐图书逐渐从纸质书、随书附光盘,再发展到如今立体化和多样化的融媒体产品,上海音乐出版社已然是同类出版社中的佼佼者。
在这次访谈中,费维耀先生详述了图书、音像出版的过程,对编印发、码洋等出版术语及三审三校制度展开解释。回顾上海音乐出版社20年以来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销售码洋只有2800万元,到2019年底突破2.8亿元,20年增长了近十倍,上音社完成了跨越式大发展。费先生表示,靠几十元的图书营销到这个数字,不仅只是收获经济效益,还表明音乐图书的设计及营销理念逐渐被大众喜爱、认可和接受。如果说一个普通编辑的职责是对产品进行细节上的审视和校对,那么总编辑的职责就要对书稿的内容质量、封面设计、产品包装及制作过程“总览全局”。近年来,费维耀先生积极地与众多专业机构、院校的教师及学者合作,出版了一批优秀图书和乐谱,比如和上海民族乐器厂合作的第一本使用与保养乐器的书籍《古筝手册》、2019年与上海音乐学院郭树荟教授合作的《来自中国的声音—中国传统音乐概览》、刘桂腾教授的图文专著《鼓语》以及上海师范大学刘洪教授、孙萍老师合作翻译的《牛津小提琴进阶教程》等,均受到市场的欢迎和认可。而“华乐大典”、“中国作品百年经典”系列,一批极具社会影响力的精品力作的推出,更体现着上海音乐出版社传承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的责任感和历史担当。
访谈后半程,费维耀先生对音乐出版业及大众传播的现状侃侃而谈,发表了独特的见解。他指出,在目前全世界的出版行业中,音乐产品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需要有人将全世界最优秀的文论、音乐作品翻译成中文,分享给国内的读者。乐谱、音乐普及读物和教材,一直是音乐出版的核心,基于音乐艺术教育的特性,上音社做了许多有意义的探索:比如将初级音乐教程,结合云享教学视频,让初学音乐的孩子们得到复习巩固和提高;又比如通过“二维扫码”获取音乐小知识,不仅让学习音乐更加便捷,也让每个地区的孩子享受同等的教育资源。这些探索皆是上音社“音乐惠民,传播文艺”理念的实践,体现着海纳百川、锐意进取的海派精神。
“全国新闻出版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第二批“上海领军人才”、第二批“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上海出版人奖”、“中国出版十大人物”……费维耀先生在其职业生涯中收获了诸多荣誉。但他表示,31年来在上海音乐出版社工作的时光,几代出版人薪火相传,砥砺奋进,使上音社的产品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市场认可,令他感到充实和愉悦。他始终把“追求卓越、把握市场、服务大众、坚守诚信”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价值,始终坚持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如今,上海音乐出版社以国家站位和海派特色,构建中国音乐的高峰高原,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把好出版物的质量关,以“互联网+ ”满足新时代读者新需求,上音社从未停止过锐意进取。正如费维耀先生在讲座最后所说:“任何事物的发展不可能不否定过去的自己。”
访谈结束后,音乐学院院长施忠对费维耀先生多年的工作表示钦佩,他总结道:费先生始终守住音乐出版的平台,从来不偏离自己的专业,20年间探索出产业群,带领上海音乐出版社走在了行业的前沿,这恰恰体现了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中国精神。聆听费先生讲述他的音乐出版人生,让我们感受到一位企业领导者走进大众、服务大众的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音乐出版人更是站在改革开放的浪头,以深厚的职业素养和音乐精品建构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争光添色。
(供稿、摄影:音乐学院)
附:下期预告
11月25日15:00 与上海交响乐团周平团长聊《上海交响那些事》
11月25日16:15 和上海歌舞团陈飞华团长聊《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创作过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