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苏智良(中)和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研究部、党章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倪娜(右)现场回答师生提问。新中高级中学学生现场提问。为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发挥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联合相关单位推出“思响上海”项目,旨在通过举办接地气的活动,讨论冒热气的议题,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飞入寻常百姓家。9月29日,“思响上海”第四期活动来到具有百年历史的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以“信仰是怎样炼成的”为主题,邀请专家学者和青年师生展开一场信仰与青春的对话。下为现场实录,以飨读者。新中高级中学学生:老师好!我们在学校观看了“9·3”阅兵仪式,对国家的强大深感自豪。请问,如何将观看阅兵仪式时所产生的即时激情转化为持久而坚定的信仰之力?生活在和平美好的年代,又该如何践行信仰呢?苏智良(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今年9月3日,我正好身处天安门阅兵现场。几年前的阅兵,我也在天安门。为什么呢?因为我是一名从事抗战研究的“老兵”。今年是我登上大学讲坛的第40个年头,我始终专注于抗战研究。(现场鼓掌)对于今年的阅兵,我有一个非常深刻的印象,那就是所有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