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话匣子 2023年5月24日
标题:【听】“600号”男神谢斌与大学生分享心理健康
记者:刘康霞
“600号”月饼、咖啡、文创火爆出圈,心理健康也越来越得到关注。今天(24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谢斌走进上海师范大学“成长有约”,为青年师生揭示三个生命成长过程的真相。在他看来,心理科普的出圈与惠及大众和青少年是双向奔赴。请听报道。
一开场,谢斌就说到,这个世界从来就不是完美无缺的,每一个人都是不完美的,只有认识,接纳,才能够真正放下,轻松地去面对每一天。
谢斌:“在我们的周围也不可能有任何一个人在心理健康方面是一直保持完美状态的。我们的学校也应该要有这样的胸襟啊,能够看见、包容、接纳校园里面的各种不完美,能够为每一个崩溃的或者行将崩溃的个体提供及时的托底和援助。”
他带来的第二个真相是“当今充满了不确定,未来仍将不确定”,第三个真相是“生命是无常的,每一个阶段都值得我们珍惜”。谢斌提醒大家,要履行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谢斌:“珍惜生命也是在我们病痛和脆弱的时候不鲁莽地硬撑,积极地寻求专业的帮助,每次走出人生的桎碍以后能够化茧为蝶,成为照亮我们自身也照亮他人的一道光。”
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从2013年开始,上海师范大学蔡丹教授就一直进行跟踪研究,从最新的调查数据来看,以10分为满分,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在7分左右,压力在5分上下,跟十年前相比,压力感受有所上升。同时,大学生现在的心理还有一些新的特征。
蔡丹:“比如说社会交往。现在越来越多大学生喜欢在线上跟同学们发表情包,喜欢在线上跟老师沟通,社恐越来越多,社牛越来越少。那再比如说还有一些时代特征,以前上课主要听老师讲,现在跑到了哈佛大学听听公开课,可以听复旦、交大、哈佛、牛津的课程,有越来越多元化的选择。选择多也代表我们的丰富,也代表我们的发展。”
活动中,上海市崇明中学心理学高级教师、上海师范大学1995级校友姜企华给学弟学妹们建议,作为未来的老师们也要读懂一些学生行为异常的信号,及时给予帮助。
姜企华:“有时候有一些学生看似调皮捣蛋甚至是行为偏差,其实他有可能在表达他内心的需求,甚至是一些求助的信号。那么这个时候我们老师能不能看懂,读懂这些信号,及时的给他们一些能量和帮助是非常重要。”
现场,老师们还为同学送上了人生成长路上的心理锦囊。谢斌希望同学们,永远保持保持发自内心的爱。蔡丹告诉同学,一定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心理弹性。向光向上,让美好不期而至。大三学生徐浩说:
徐浩:“老师告诉我们要能够更加去爱这个世界,爱生活,让我们更加用一种充满热爱的态度去面对世界,能够帮我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当中提供更加多的动力。”
链接地址:http://fro.news1296.com/#/article?key=eyJjb250ZW50SWQiOiIxODExNzQiLCJtdXVpZCI6IkFBRjJGMUUyLUNCQzQtNEJCMS1BQjRBLTY4RkJEMzMxRDhERiIsImNvbW1lbnRfaGlkZSI6IjEif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