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上师大专场音乐会”索票通告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05-14浏览次数:4449

为丰富全校师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普及交响音乐知识,应校艺术中心邀请,由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师生组成的青年交响乐团将于525日在我校徐汇校区东部礼堂为我校师生做专场演出。这是继去年上海交通大学交响乐团来我校举办专场普及音乐会后第二所兄弟高校乐团访演我校,据校艺术中心负责人介绍,这项活动由国家教育部主办、上海市教委承办,我校音乐学院青年交响乐团也参与了该项活动,并在去年圆满地完成献演本市三所兄弟高校的任务,今年我校交响乐团仍将在下半年分别为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做专场普及音乐会。
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上师大专场音乐会
    间:201252519:00
    点: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东部礼堂
    票:20125171812:00——16:00,凭我校工作、学生证至音乐学院校艺术中心213办公室索取(每人限索一张,索罄即止)
演出信息垂询:music.shnu.edu.cn
          垂询电话: 64328887
 
校艺术中心 陶冶
2012511
 
乐团简介: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成立于1937年,是中国第一支专业青年交响乐团,其前身是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管弦乐队。2001年被上海市政府命名为上海青年交响乐团。乐团由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本科学生和部分研究生组成。乐团以其严谨的演奏风格、细腻的音乐表现、优美的音色以及特有的朝气与活力,被誉为“中国最好的青年交响乐团之一”。
指挥介绍:乔治·马克西曼(George Maxman),美籍俄裔小提琴
演奏家及指挥,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在校期间曾师从世界顶级音乐教育家及演奏家大卫·奥伊斯特拉赫(David Oistrakh)Maxman在上海成立“马思蒙音乐教学及制作室”,是著名“飞弦组合”(与著名二胡演奏家段皑皑合作) 的主创人。同时担任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客席指挥,并于二00年五月执棒率领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参加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演出,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节目介绍:(以演出当天节目单为准)
1) 《火鸟》  1919年版)    斯特拉文斯基 
芭蕾舞剧《火鸟》完成于19104月。625,在巴黎歌剧院首演,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演出结束后,前来观看演出的德彪西会见了这位年轻的作曲家,并表达了自己对《火鸟》的赞赏。从此,斯特拉文斯基一举成名。剧情大致为:王子伊凡为解救被魔王卡茨囚禁在城堡中的公主,与魔王进行了一番搏斗,但不幸被魔王捉住。关键时刻,王子得到了一只神奇火鸟的帮助,最终战胜了魔王,救出了公主。斯特拉文斯基后来根据芭蕾舞剧《火鸟》的总谱改编了三部组曲,其中以第二部组曲最为著名,是当今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版本。  
这部组曲共分七段:一、引子:勾勒出一幅暮色苍茫的图景:在荒野之中,隐隐约约可以看见一座城堡及其花园,天空中飘浮着不祥的云彩,整个画面的色彩显得有点阴森可怖。二、火鸟之舞:散布于整个弦乐器组的一个突如其来的颤栗,宣告了火鸟的来临。接着,木管乐器和弦乐器上一连串急促而略显焦躁的乐句,暗示出火鸟激烈、骄矜的舞蹈。三、火鸟变奏曲:这段变奏是在丰富的幻想中,由闪烁发光的弦乐器和尖刻辉煌的木管乐器的音响构筑起来的。四、公主之舞:公主们的舞蹈温柔而抒情,采用的是俄罗斯民间歌曲的旋律。音乐的织体清晰透明,仿佛使人进入了仙境。五、魔王卡茨之舞:强烈的切分节奏、闪耀着怪异光芒的乐队色彩、互相抵触的和声、引人注目的不协和音等,造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刻划出魔鬼卡茨及其同伙粗野、狂暴的险恶嘴脸。六、催眠曲——这是火鸟用来催眠妖魔的一段音乐。轻轻晃动的节奏、富有感染力的旋律,营造出神秘的朦胧感。七、终曲——一支独奏法国号模仿着公主之舞中长笛引子的旋律,奏起了宣告胜利的欢歌。
2)前奏曲与帝国之战                 克里斯托瓦尔·哈福特 
 克里斯托瓦尔·哈福特(1930年生于马德里)是西班牙当代作曲家。他在古典作曲的技巧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前卫的音乐语言。1986年,哈福特为了祝贺瑞士指挥家萨赫尔(Paul Sacher 80岁生日,选用了两位中古时期著名的西班牙作曲家的曲调,创作了该作品献给好友。并于198692首演。
两个曲调分别是卡贝颂的序曲和卡班尼耶斯的帝国之战,因此作品也由两部分组成。作曲家先用弦乐声部呈现卡贝颂的优雅沉重的主题,再巧妙地融入了用好友的名字创作的动机,在第二部分我们可听到卡班尼耶斯的辉煌的战争进行曲,当中穿插着铜管和打击乐描述战场上的号角与轰炸声。
3) 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Op 47   第一乐章            西贝柳斯 
 作品最早完成于1903年,几经修改最终于1905年出版,同年在柏林首演,是西贝柳斯的早期作品。作曲家十分热爱芬兰的自然景色和芬兰民间的文学史诗,在这部协奏曲中,也自然而然地表露了这种感情。音乐主题热情奔放,富有浓厚的芬兰气息。乐曲充分发挥了独奏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在乐队部分的写作上也发挥了交响特色。整个作品如一幅音画,栩栩如生。
 
4)《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第一乐章             柴柯夫斯基 
 此曲作于1878年。是柴柯夫斯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与贝多芬的《D大调协奏曲》、门德尔松的《E小调协奏曲》、勃拉姆斯的《D大调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这首乐曲的特色不但充分发挥了独奏小提琴绚烂华丽的近代演奏技巧,展开了丰富的管弦乐色彩,创造出了比以往的小提琴协奏曲更新鲜的韵味,而且以含有鲜明俄罗斯民谣的地方色彩,独特的充满哀愁的优美旋律,创作成了格调新颖的传世之作。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