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教育 2023年4月27日
标题:首批30个实践教学共建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徐汇区”打造“大思政课”育人共同体
记者:程琳
如何推进大中小学“大思政课”的课内课外一体化、校内校外一体化建设?
如何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整合挖掘区域育人元素,打造优质思政课程资源?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4月27日下午,上海市“大思政课”建设整体试验区“上海师范大学-徐汇区” 推进会在徐家汇书院举行。
各领域的领导专家济济一堂,汇集优势资源,为“大思政课”整体试验区的建设的进一步推进聚力赋能。
打造“大思政课”育人共同体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介绍了《上海市“大思政课”建设整体试验区实施方案(上海师范大学-徐汇区)》。
围绕“大思政课”综合改革建设任务,方案明确:通过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整合挖掘区域育人元素,打造优质课程资源、孵化特色育人品牌、培养优秀师资力量,创新协同运行机制,构建形成德育要素融通一体、各学段有机衔接、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联动的“大思政课”育人共同体。
项目的启动,标志着上海师范大学-徐汇区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
张志丹介绍,双方会结合区域学情、校情,立足各学段育人特性,科学转化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依托徐汇丰富的思政课教育资源,整合课程教学资源,辐射教学研究成果,形成大思政课“区域资源综合应用带”和学科教学项目“研究成果示范辐射带”,探索德育活动课程化模式。
据悉,自全市启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以来,上海师范大学-徐汇区就积极推进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以建好思政课为核心,以带好教师队伍为关键,打造区域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
推动“强师计划”,
建设优质思政人才队伍
“强师计划”作为“大思政课”建设整体试验区的重点项目受到广泛关注。
在推进会现场,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和徐汇教育学院院长浦正权签订了徐汇区小学道德与法治专职教师“先锋班”培训协议书,由上海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徐汇区小学在职道德与法治专职教师提供专业化培养,提升区域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据介绍,双方也会探索大中小学教师间的导师制、结对制,营造“大思政课”队伍建设良好生态。
某种程度上,这也构建了从“种子教师”到“领军人才”的“大思政课”骨干教师专业成长阶梯。
此次上海师大与徐汇区联合试点,还会打通上海师范大学“大思政课”教学科研项目与“徐汇政协赋能者”等项目,组织跨行业、跨国别、跨文化的项目化探究学习,开展调研走访活动,充分发挥区域内各领域榜样人物和典型事迹的引领示范作用,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生态圈。
探索“上海师范大学-徐汇”
思政教育创新实践模式
推进会还发布了“大思政课”建设20所整体试验区试点学校、整体试验区首批30个实践教学共建单位,聘任了11名整体试验区专家。
首批30个实践教学共建单位,涉及6大版块:
教育强国
人民城市
科技创新
红色文化
海派文化
美丽中国
如何让思政课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与时代大势相结合、与历史文化相结合?
据悉,此次上海师大与徐汇区联合试点,会通过加强区域馆校合作,建立“场馆+学校”的大思政课程联盟。
以打造“区域资源综合应用带”为契机,充分挖掘徐汇区红色文化资源、校史资源、生态文明资源等,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等教育教学主题,形成“初心之地上的百场思政课教学”品牌。
比如,推动区域内龙华烈士纪念馆、钱学森图书馆、“今日漕河泾”展示厅、徐家汇书院等场馆先行先试,探索形成一批兼具区域特色和学科优势的红色文化品牌活动,拓展学生实践平台。
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副主任闵辉认为,建构“大课程”,建设“大体系”,搭建“大内容”,使用“大方法”,培养“大队伍”,构建育人“大格局”,这次上海师范大学和徐汇区的合作,为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发挥区域示范引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链接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H8rQMf3ksAKA5v-0ySv1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