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举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专家咨询会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3-02-16浏览次数:68

经过多年的积淀和努力,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为进一步提升和建强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水平,带动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的整体发展,2月10日,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专家咨询会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如何增强学科发展的主体意识、把准学科的定位方向、深化学科的内涵式发展、培养学科高素质人才队伍等主题展开了广泛的研讨交流。党委宣传部、发展规划处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会。

副校长陈恒致开幕式词。他对与会专家学者的莅临指导表示热烈欢迎,表示学校将继续完善顶层设计,以更加有力的举措不断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新的学科增长点和学科高质量发展空间,推进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实现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从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以及发展目标与建设思路等方面,向在座专家学者汇报了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近况。

在特邀嘉宾发言环节,武汉大学原党委副书记骆郁廷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常务副院长王建新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军教授、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锡喜教授、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大文教授分别作了专题发言。

武汉大学原党委副书记、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骆郁廷建议,上师大马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处理好培养与引进的关系。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刘军建议学校在现有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学和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研究进一步做大,要紧紧服务于思政课教育教学,要坚持理论为本、内容为王,要有更宏大的国际视野,进一步加大国际交流的力度。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常务副院长、教授王建新提出,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聚焦人才培养;完善建设机制、盘活学院资源;注重理念培养、要有更大的思路、更开放的视野、更长远的目标和更大的气魄;推进教学创新,须有亮点和独到的东西。

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马克思主义理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韩喜平建议,一要提高学科危机意识;二重视培养学科领军人物;三要发挥马学科的领航作用,提升马学科辐射力影响力。

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陈锡喜表示,上师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要对标“双一流”、跳出“地方院校”定位;要不断扩大影响,要有新的理论建树;积极建立马克思主义学科群,树立“大马”“中马”“小马”概念;继续压实人才培养质量。

 同济大学长聘教授、教育部“思想道德与法治”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大文提出,领导重视和人才待遇是学科发展的关键,要注重学科联动,建立国际交流机制,加快宽领域、高层次国际交流合作步伐。

今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找准差距、注重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打开新局面、形成新气象,以回应时代问题为中心,努力做到应新时代问题之需,切新时代问题之要,乘新时代发展之机。


                                    (文:姬全生  图:蔡严西域)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