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展主题教育不能学归学、说归说、做归做,衡量实际成效的根本标尺就是解决问题、推动事业发展。为此,我们特开设“整改落实进行时”专栏,从本期开始陆续刊登学校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九个方面整改落实的典型案例, 以主题教育成效推动学校事业发展。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学校党委聚焦主题主线,立足重点领域,在统筹推进学习教育、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检视问题、整改落实为抓手,围绕马院马学科建设和思政课改革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进一步加强顶层推进,创新工作思路和举措,强化学科建设、课堂教学、队伍建设,在狠抓政策落地和育人成效上下功夫,切实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马院建设和思政课改革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落到实处。
坚持对标对表实地调研扎实推进
校党委书记林在勇多次带领班子成员赴马克思主义学院实地调研,与学院班子就马院建设问题,开展主题教育集中学习研讨,分析马院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共商计划推进的重点工作。他强调,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始终把马院建设放在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高度,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马院建设。要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办好思政课的责任感紧迫感。要深化改革创新,推进理念思路、体制机制、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着力打造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学术研究、理论传播、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高地。要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支持和督查力度,切实形成全校共同推动马院建设和深化思政课改革的生动格局。
坚持学做结合深入查找短板瓶颈
主题教育期间,马克思主义学院认真组织干部教师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理论政治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组织教师采取通读精读研读等方式,集中学习规定书目和学习材料,开展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深挖制约马院马学科发展和思政课改革的突出问题,围绕“马克思主义学院师资队伍的现状和发展对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现状和对策”“加强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对策思考”“少数民族未来思政课教师培养的现状和对策”“加强思政课建设支持保障工作的现状和对策”等课题,开展调查研究,力求把问题找准,把工作抓实。
坚持查改贯通立查立改立见实效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聚焦四个“着力”,推进马院和思政课改革。
一是着力顶层谋划推进。学校党委研究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实施办法》,研究修订《上海师范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方案》、研究制定《上海师范大学形势与政策课改革实施办法》。选优配强学院领导班子,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大格局。
二是着力抓好教师队伍。坚持引培并举、探索柔性引才,以深化思政课改革为核心,设立5个教学创新团队,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纳入思政课教学。创新开设面向本科生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强化教学名师传帮带,5名青年教师在首次全国和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比赛中分别荣获特等奖、一等奖等,在全市高校中获奖人数最多,奖项级别最高。
三是着力课堂内外融合。推动思政课“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感染力。围绕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形成一批有代表性的教案课件。用好红色育人资源,组织学生开展“访会址”“享读会”“闪读者”等活动,引领师生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四是着力推进大中小一体化。以上海市德育课程教学研究基地为平台,发挥全市唯一从思政本科、硕士、博士培养再到博士后流动站全覆盖的马克思主义人才培养体系优势,注重马学科与教师教育特色相结合,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聘请市特级教师、优秀校友担任思政课兼职教授,组织师生走进徐汇、长宁、奉贤、金山、青浦等区县中小学校开展实践教学,与中小学生结对开设“行走的课堂”,邀请高中生步入课堂体验大学思政课,积极探索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