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下午,上海师范大学在电影《南京照相馆》拍摄地——松江车墩影视基地开展题为“光影内外的抗战历史和抗战精神”的专题沙龙。来自人文学院、教育学院、影视传媒学院、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等13个学院的学生报名参与本次活动。本次专题沙龙邀请历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副院长姚霏担任导师。
活动伊始,师生们参观了电影《南京照相馆》的拍摄实景,置身于1:1高度复刻的断壁残垣,呈现在眼前斑驳的砖面、焦黑的弹孔,瞬间将时空拉回到了1937年的南京。走到电影最核心的拍摄地——吉祥照相馆里时,同学们驻足在北平故宫、杭州西湖、上海城隍庙等背景布前,电影中那一声“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呐喊仿佛再一次回响在每个人的耳畔,触动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弦。


结合《南京照相馆》的拍摄场景以及故事情节,姚霏老师从“历史真实与艺术再现”“抗战精神的时代内涵”“青年如何传承民族记忆”三个层面与同学们进行分享。她指出,电影不仅是传播媒介,更是历史记忆的载体。《南京照相馆》通过镜头语言,再现了那段民族危亡岁月中普通人的坚守与抗争。姚霏老师结合史料,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抗战时期民众的生存状态、文化抗争与精神韧性,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在新时代赓续抗战精神。“历史不是冰冷的过去,而是照亮未来的灯。”姚霏老师在活动尾声寄语在场的同学:“作为青年学生,我们要在坚定历史唯物主义的同时,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也避免走向民粹主义的极端,将个人发展主动融入祖国发展之中,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贡献智慧力量!”活动现场,同学们积极提问,围绕历史研究与影视创作的关系、抗战精神在当代的体现等话题与嘉宾展开深入交流。


“人生导师”专题沙龙是我校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而打造的品牌项目,自2017年3月举办至今累计开展1000期,覆盖学生两万余人次。未来,上海师范大学将继续聚焦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进一步升级人生导师品牌项目,通过走进美丽乡村、创新高地、基层社区等场所,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式、实景式中直观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与名师大咖、学术新人、行业翘楚、优秀校友的思想碰撞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滴灌”,持续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精神滋养与方向引领。

(供稿、摄影:学工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