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第七届上海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和上海师范院校教师智慧教学大赛决赛在我校徐汇校区举行。本次大赛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上海师范大学承办。
上海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旨在推动师范生培养模式创新,强化师范生教育实践,培养一批适应未来教学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未来教师。近年来大赛已成为促进院校交流、检视师范人才培养改革成效的重要平台。今年是大赛连续举办的第七年,参赛选手数量创新高,来自全市13所师范生培养院校的210名选手参加现场决赛。本届竞赛在赛制规程上对接第七届长三角师范生教学基本大赛赛制要求,考察师范生在没有任何参考的情况下独立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以及教师语言、书写等教学基本功。
上海师范院校教师智慧教学大赛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激发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提升线上线下教学能力和水平,打造师德高尚、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来自全市7所师范院校的42位参赛教师参加现场决赛,大赛对接长三角师范院校教师智慧教学大赛赛制要求,分为人文社科组、理工组、艺术组和体育组四个组别,考察参赛教师人工智能时代下的课程教学设计和的智慧教学能力。
上海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竞赛涉及的评委和赛题由第三方独立完成,所有评委均来自上海基础教育学校,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很高知名度,竞赛试题由基础教育相关学科专家命题并审定。上海师范院校教师智慧教学大赛涉及的评委来自大赛专家库和各师范院校推荐,评委师德高尚,在学科领域内具有较高造诣和影响力。评委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选,以确保竞赛评选的公平公正。
为弘扬教育家精神,大赛当天由我校教师工作部、教务处与上海市于漪教育教学思想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2025年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家精神论坛。本次论坛汇聚教育界专家学者,围绕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实践与传承展开深入交流,论坛报告嘉宾分别是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著名教育慈善家、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杨德广教授,上海市教育功臣、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李百艳,2022年“全国最美教师”、江西省上犹县特殊教育学校蒙芳校长,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于漪教育教学思想研究中心兰保民正高级教师,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王友正高级教师,以及2025年全国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上海师范大学杨伊老师。
上海师范大学教师工作部部长贺朝霞在致辞中表示,大赛与论坛共同构筑了师范生专业成长与教育理念升华的重要平台,展现了上海教师教育的蓬勃生机与丰硕成果。
论坛上,多位嘉宾结合理论与实践经验,系统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时代价值。杨德广从理想信念、理论修养、为民服务与身心健康四个维度,强调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工作者持续奋斗的内在动力。李百艳以“让大先生成为大流量”为题,指出教育家精神应融入教师培养全过程,并分享了浦东新区在师德建设与AI赋能教师发展等方面的创新实践。
蒙芳聚焦特殊教育领域,通过真实案例展现教育的力量与温度,提出“四特精神”——特别能吃苦、能学习、能奉献、能攻坚,诠释了特教工作者对教育家精神的独特践行。兰保民与王友分别从“师者大爱”与“人民立场”出发,深情回顾人民教育家于漪的教育人生,强调教师应具备仁爱之心、扎根课堂、终身学习,以生命影响生命。
杨伊结合自身从教经历与于漪的育人故事,提出教育家精神源于日常教学的积累与反思,呼吁青年教师秉持“无为何入世,入世必有为”的信念,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进程中贡献智慧。
整场论坛思想深刻、案例生动,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温度,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与师范生培养注入了精神动力与行动方向。与会者一致认为,弘扬教育家精神,关键在行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在平凡岗位上践行不凡使命,共同推动教育强国建设。
(供稿、摄影: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