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常识、方法、视野——“葛兆光讲义系列”出版研讨会召开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2-11-04浏览次数:38

来源:澎湃新闻 2022年11月4日

标题:常识、方法、视野——“葛兆光讲义系列”出版研讨会召开

记者:黄晓峰



“葛兆光讲义系列”最近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四种,此系列收录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葛兆光教授讲授的多门课程的若干讲义:《中国经典十种》《古代中国文化讲义》《学术史讲义:给硕士生的七堂课》《亚洲史的研究方法:以近世东部亚洲海域为中心》。葛兆光教授常说,“给大学生常识,给硕士生方法,给博士生视野”,这一系列完整呈现了他多年的研究、教学理念和实践。11月2日,“文史教学研讨会暨《葛兆光讲义系列》出版座谈会”在上海市“1925书局召开”,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以及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各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学术思想和大学文史教育的交流。


会议由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总编辑鲍静静主持,商务印书馆总编辑陈小文,上海社联党组书记王为松,复旦大学章清教授、黄洋教授分别致辞。陈小文表示,葛老师功底扎实、思想通透。扎实体现为文风平实,学问厚实、知识坚实。思想通透体现在生活世界与学术思想之间的互通、传统学术与现代学术之间的打通、古今中外学术思想的融会贯通。葛老师强调,“传统的学术领域,要用现代眼光、现代方法、现代取向和现代规范来研究。”让“过去在边边角角、犄角旮旯的东西,从边缘走向中心,从暧昧走向敞亮”,成为新思想、新文化的资源。王为松表示,葛老师的四本讲义,不仅让课堂上的学生学了,也能够让更多的读者通过阅读来了解传统经典的意义,打开自己的视野,寻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章清表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这套讲义中第一次出版的《亚洲史的研究方法》,来到复旦以后,葛老师明确阐述了从周边看中国的学术理念,中国大陆的文史学界,是否能够在国际国内形势越来越复杂的背景下,重新出发,对传统中国文史有新的研究,不仅成为新的国际学术潮流的预流者,而且成为对中国文史进行新诠释的平台。针对目前学界存在的问题,实现思考已久的学术理念,建立一个新的方向,组织一个好的学术团队,规划一个能够与国际学术对话的研究中心。黄洋表示,这些讲义的出版是葛老师从事教育工作以来自然而然的结果。葛老师对本科到博士生研究的教学有一整套理念和思想——常识、方法和视野。常识不仅仅是常识,是领域最基本的功夫,最扎实的基本功。同时,常识里面也包含了方法,也包含了视野。

葛兆光教授在发言中表示:我写讲义就遵循三条:一、有没有启发人的新意,内容不重要。二、是不是有按图索骥的形式和方法,学生能够照猫画虎跟着做。三、有没有给学生提供新的线索和方向。我们上课花了那么多时间做讲义,希望大家能够理解一个当老师的心情。我经常讲一句话,“一生心血半在课堂”,不是一半,而是大半在课堂。


葛兆光教授展示讲义手稿


在随后举行的专家研讨中,各位学者就“大学里该如何传授文史知识和学术思想”及“‘葛兆光讲义系列’的讲述特点与方法”展开讨论,以下为发言摘录:

虞云国(上海师范大学):葛老师讲过一句很好的话,他的学术研究都是在“五四”以后陈寅恪、顾颉刚那些学术大师所开创的延长线上进一步拓展。我在想延长线是对“五四”以来新学术的推进,但是学术是不是直线行进的?我最近看了丁则良史学,他学术起步的也是在“五四”,1949年以后他就在新的延长线上起步了,1978年我们又回到“五四”的延长线上。我们如何在以往学术的延长线上推进,这是我们在传授文史知识和学术思想上应该加以考虑的。但是有一点,不管在什么形势下,作为教师兼学者、学者兼教师,至少有一点要坚守良知的底线。

陈恒(上海师范大学):我个人感觉,讲义的重要性和意义大于专著。几十年来,学科的评价体系不一样,所以大家都不愿意编教材、写讲义,从这个意义上讲,葛老师给我们树立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另一个感觉,一方面,历史学的成长与民族国家齐头并进,民族国家既帮助了历史学的成长,也限制了它的范围。另一方面,共享共同历史的国家需要制造一种集体的记忆,官方对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有志于它的话语体系。在这套话语体系中,知识分子怎么做也是一个考验。今天的民粹分子对希腊文明、西方文明否认乃至全面否定,在这种氛围下,葛老师的讲义保持了一种独立,有自己的独立思想。

康昊(上海师范大学):葛老师在《亚洲史的研究方法》里给从事亚洲史研究的学者提供了两方面的视野,第一,将东部亚洲这个区域看成是中国史,从区域的角度来看中国史、日本史、朝鲜史和越南史。这一点对我们日本史的研究、教学同样重要。日本跟中国国内学科划分有同样的问题,日本国内是东洋史、西洋史、日本史的三科并立体制,所以在日本,日本史同样不是亚洲史的一部分,一样有学科壁垒,像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第二,葛老师在这本书中强调注重对他者及异域的文献资料,以多角度、多方面来看待东部亚洲历史,具体来说,就是充分地利用朝鲜半岛、日本、琉球、越南的汉文文献。葛老师还曾在多个场合强调应该关注非汉文文献,避免陷入单一语言史料的陷阱。

会议最后,葛兆光教授表示:讲义绝不是教材,教材是取平均数的,讲义里面有很多个人想法。讲义是尽可能用有限的知识和能够看到的资料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线索,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不是让学生吃现成饭,而是告诉他们哪儿有饭可吃。我们现在碰到很多困难,我们想做的事情,想使研究生做到的和达到的方向和程度,都没有真正地做到。一方面,以亚洲史这个领域来讲,一方面是语言,我们的语言教育、语言训练差。另外,我们还受制于现有的资料,我们的资料不够,我们的资料没有那么广泛,也没有那么国际性。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教师,每天做的是普通的教学、备课,还是要一个字一个字地抄资料,只不过做到一个教书匠的责任。


链接地址: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0589781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