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外专家研讨新时代“上海最美教师”应具备何种特征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7-12-06浏览次数:62


12月1日,由我校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党委宣传部和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新时代‘上海最美教师’专家研讨会”在徐汇校区外宾楼101会议室举行。来自本市大中小学的师德研究专家、管理干部和教师代表30多人出席,我校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主任、哲学与法政学院特聘教授王正平主持会议。

“上海最美教师”是在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指导下,由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主办,由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琼瑶文化基金、上海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承办的评选活动,旨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展现新时代上海教师的道德和精神风采,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

与会嘉宾集中讨论了“‘上海最美教师’应当具备哪些时代特征和专业特征”“当前推选怎样的教师当选‘上海最美教师’最具有公信力”两个议题。

王正平指出,“上海最美教师”评选活动,突出教师的“美”,即师德之美、师心之美、师行之美、师仪之美。不求“高、大、全”,但求“真、善、美”。通过反映大中小学普通一线教师真实感人的事迹或瞬间,大力宣传教师可亲、可敬、可爱典型。通过多种多样的真实侧面,深入挖掘和宣传广大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公众心目中平凡而真实的“最美教师”典范,生动展示当代上海教师、特别是青年一代教师爱岗敬业、立德树人、潜心教学、真诚奉献、阳光美丽、真实感人的大美形象,唱响新时期教师立德树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主旋律,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教书育人的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

上海财经大学郝云教授认为,“最美教师”的责任心与义务感很重要,责任心是教师职责,不能以笼统的“德”来评价教师,立德树人与基层做法如何结合十分重要。上海理工大学出版与传播系张文忠教授认为,“最美教师”的评选标准需要体现内在与外化的统一,要抓住为人师表的感人事迹,凸显“最美教师”的突出点和闪光点。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刘竑波副教授认为,“最美教师”的评选标准应当注重师生情谊,注重关系伦理与过程伦理,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培养。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银春教师认为,“最美教师”应当具备教师自身之美、专业情操之美、教师关系之美、思维科学之美和教师礼仪之美。上海外国语小学常务副董事长王小平认为,评选“最美教师”的标准就是爱学生,教师真正爱学生,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爱心的人走向社会。复旦大学教师工作部副部长陈洁认为,“最美教师”评选标注应该进一步区分教师实际岗位性质,如教学岗、科研岗、育员岗等,并加以分类说明。东华大学宣传部副部长李佳耀认为,“最美教师”评选应注重导向性。华东理工大学教师工作部副部长张雪芹认为,“最美教师”应该更多地向基层倾斜,更多地推荐一线教师,充分展示奋战在教学前沿的优秀教师的风采。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宣传部王宏伟副部长认为,“最美教师”评选重要的不仅仅是结果,过程更重要,要通过评选宣传教师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良好形象。

本届“上海最美教师”评选活动现已进入各区县教育局和高校推荐阶段,经过专家评委会初评和终评,最终将评选出“上海最美教师”10名和“上海最美教师”提名奖10名。


(供稿、摄影:宣传部     编辑:新闻中心)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