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青春上海 2019年8月27日
标题:你希望南京东路世纪广场未来什么样?居民有话说
记者:周胜洁
本周一,长三角大学生上海地标设计大赛“我心中的南京东路世纪广场”作品展示网络投票活动正式启动。那生活在南京东路世纪广场附近的居民,希望未来的世纪广场是什么模样?
今天,大赛首次线下活动走进了南京东路街道小花园居民区,面对20余位居民代表,上海师范大学团队带着他们的设计方案“都市之眼”,进行了一场小型“路演”。
队长彭俊恺介绍,他们将世纪广场周边区域由单一高度划分为四个高度,广场上计划增加一座高23米的“城市之眼”瞭望塔,游客可以登上瞭望塔俯瞰南京东路的风貌。他们还为广场设计了玻璃绿化带,路灯、座椅、广告牌等也都进行了统一设计。
此外,他们觉得步行街也可以成为中华老字号品牌的集结中心,“可以引入大白兔奶糖、飞跃等品牌,加强上海文化味道。”
居民们现场听完团队的介绍,还围在他们带来的“城市之眼”模型前仔细研究。居住于此40多年的老居民夏宝妹觉得,可以为广场增加一些可供休息的椅子。彭俊恺马上回应说,他们设计了用回收木屑压制而成的休息座椅。
在现场,除了有大学生“路演”,系列展板还展示了进入网络投票环节的24支队伍的设计方案,各个团队的设计手册也摆放在桌上,供居民翻阅。
南京东路街道小花园居委会主任徐娟介绍,小区共有1288户居民,由于步行至世纪广场只要3-5分钟,平时不少居民都愿意并积极参加在世纪广场举行的各类活动,“今年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医院的义诊活动,都在世纪广场举办,居民反响也很好。”
徐娟仔细看了大学生们的设计,觉得作品兼具了美观和时尚,作为地标也融入了上海的城市精神,展现了上海特色。而从周边居民的角度出发,她觉得广场需要保留活动区域,还可以增加实用性,“目前觉得夏天在广场搞活动,太阳晒得比较厉害,如果设计师能考虑遮阳设施就更好了。”
据悉,长三角大学生们还会走进社区展示设计作品,社区居民在“零距离”了解大学生作品的同时,也会积极参与,投票选出“复活”作品以及最佳人气奖、最佳规划奖、最佳体验奖、最佳风貌奖和最佳视觉奖等单项奖。
▼ 居民有话说 ▼
@老人:想让上海地标有“上海味道”
在这居住了40多年的夏宝妹,每天的买菜路线都要路过步行街和世纪广场,一天至少和它们打两次照面。熙熙攘攘的步行街,每当她看到海内外游客停留拍照,她就觉得很自豪。
对世纪广场,夏宝妹很有感情,她不但在广场上聆听过各类活动宣传,作为老年合唱团的一员,她还站上世纪广场的舞台参加过歌咏比赛。
她在现场翻看了大学生针对世纪广场的各类设计方案,对东南大学光之队为广场设计的全息幻象投影技术印象深刻,“用这新技术又能展现黄浦江,又能展现陆家嘴,体现的是上海的文化魅力和底蕴,动态效果一定很能吸引人。”
在观察到广场周围只有商铺门口有一些大理石座位,夏宝妹觉得,能否在不影响广场整体设计的情况下,增加一些有艺术感的休憩设施,供游客和老年人休息。
作为“老上海”的她,也想让世纪广场能有“上海味道”,“能展现上海的特色,才能给各地游客留下印象。”
@小朋友:想在广场上设一处“孩童天地”
9岁的刘东霖很喜欢世纪广场。由于从家里到广场步行只要3分钟,冬天他会跟着外婆去广场散步、晒太阳,夏天则跟着父母去广场上玩滑板车,“广场很大,特别适合玩滑板车。”
虽然上学后学业比较繁忙,但每个周末他也必定会去世纪广场散散步,跟着父母逛逛步行街。不过他觉得广场上少了一点吸引小朋友的设施。“能不能在一个区域里放一些可以开发小朋友智力的玩具,比如魔方、七巧板之类的,这样一定很吸引人。”
链接地址:http://www.why.com.cn/wx/article/2019/08/27/15669116101250421718.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