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9年7月9日
标题:第一届“江南文化与城市发展创新”青年论坛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
记者:查建国 仝薇
第一届“江南文化与城市发展创新”青年论坛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查建国 仝薇)7 月 9 日,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上海师范大学联合主办,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近代社会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与文学创新团队共同承办,《探索与争鸣》杂志编辑部协办的第一届“江南文化与城市发展创新”青年论坛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
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炯、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权衡、上海师范大学校长朱自强分别致辞。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任小文主持开幕式。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阚宁辉,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恒,上海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王为松,《解放日报》党委副书记周智强,《新民晚报》党委副书记杨咏梅,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巡视员莫剑平等出席会议。
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炯致辞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徐炯指出,举办第一届“江南文化与城市发展创新”青年论坛,共同探讨江南文化的重要价值,深度交流江南文化创新发展,对打响上海文化品牌以及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新时代的江南文化研究,既要把握历史性、继承性,又要体现时代性、创新性,要对江南文化进行创新诠释和阐述,总结提炼江南文化的精神以及其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
徐炯认为,上海是江南文化的荟萃之地,深入开展江南文化创新研究,是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服务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做好江南文化研究工作,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意识、提高认识,充分理解加强江南文化研究对上海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使命;进一步聚焦重点、深化研究,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进一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塑造鲜明的江南文化品牌;进一步凝聚力量、协同推进,构建江南文化学术研究共同体。以贯彻实施长三角发展一体化规划纲要为契机,充分整合上海和长三角江南文化研究资源,发挥各自优势,推进务实合作,以建设江南文化研究学术共同体为依托,不断提升江南文化影响力。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权衡致辞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权衡指出,研究好、传播好江南文化,使江南文化成为凝聚人心、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长三角城市发展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文化价值。在新的阶段,长三角发展面临新的更大发展空间,也为江南文化研究带来新的更大空间。充分把握江南文化研究的时代特征,努力挖掘江南文化研究、江南文化的创造性,将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动力和智力支持。此外,在新时代要求下开展江南文化研究,中青年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青年才俊的加入将进一步夯实江南文化研究的基础,希望能够通过本次论坛挖掘更多优秀而有潜力的中青年学者加入到江南文化研究团队中来,在前辈专家学者丰硕成果基础上,以及在他们的指导帮助下,紧贴目前的形势和现实发展的现状开展多样化的研究。
权衡表示,在上海市委宣传部的直接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全市社科界和全社会形成江南文化研究传播的热点。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具体承担推进全市江南文化研究的工作。通过成立上海市江南文化研究联盟,形成了上海市江南文化研究的协同推进平台;推出了“学术+”的研究方式,形成了江南文化研究的多方参与合作模式;推出了市级江南文化研究的系列规划课题,推出了江南文化研究的初步成果;推进了决策咨询研究,形成了为一体化国家战略建言献策机制;推动了江南文化的社科普及,形成了江南文化宣传推广的规模性热潮。希望论坛搭建好江南文化研究交流的新平台,为江南文化与城市发展创新贡献真知灼见。
上海师范大学校长朱自强致辞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朱自强指出,自唐宋以来,江南地区一直是中国经济、文化的重心,江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今天,江南文化仍然以其开放性、包容性与创新性,不断地提升与发展,显现出强劲的生命活力。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加强江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尤为重要。一方面,江南地区城市的发展,应以江南文化为底蕴,扩大城市的文化品牌效应,打造具有江南特色的文化产业,将传统文化融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创新;另一方面,江南文化是长三角地区共同的文化资源和精神家园。在全面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当下,充分而合理地利用江南文化资源,有利于提升长三角地区的凝聚力和发展活力,从而有效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的水平和区域影响力。
朱自强表示,上海师范大学多年来一直高度重视“江南文化与城市发展创新”的研究工作。在江南文化研究方面,学校形成了一支以唐力行、朱恒夫、钱杭、徐茂明、洪煜、查清华、张剑光等教授为首的稳定的研究队伍,已产出一批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的成果。在城市研究方面,学校拥有上海市地方高校唯一的教育部人文社科的重点研究基地“都市文化研究中心”。该中心在都市理论和都市史论两方面也已取得一系列成果。2018年,上海市首家重点智库“上海全球城市研究院”落户上海师范大学,致力于为上海全球城市建设乃至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智力服务和知识支撑。上海师范大学希望能够以本次会议召开为契机,发挥学科专业优势,进一步夯实“江南文化”与“城市发展创新”之间的重要关联,为上海的发展、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任小文主持开幕式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任小文表示,我们讨论江南文化、研究江南文化,除了关注它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之外,我们更要关注它的现实意义和当代价值,因此今天上海市江南文化联盟召开首届江南文化与城市发展创新论坛,就是为了紧扣这个主题,在回首过去的基础上关照现实、展望未来,不断地把江南文化的研究工作推向深入,不断地把江南文化的研究工作与我们的国家战略、与我们的发展现实,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
开幕式后,还举行了《江南文化百科全书》启动仪式。陈恒介绍《江南文化百科全书》构想,阚宁辉介绍《江南文化百科全书》的出版设想。上海师范大学与世纪出版集团签订《江南文化百科全书》出版合同。
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恒介绍《江南文化百科全书》构想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陈恒汇报了编撰《江南文化百科全书》的基本情况,指出高效的研究队伍、坚实的研究成果基础、稳定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成书的必要条件。考察上海的文化,就是观察乡土文化在跨地域、跨文明过程中的和谐融合问题,是上海故事、中国故事和世界故事相得益彰的互补性展开,是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抓手。因此,当下我们研究近代上海的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阚宁辉介绍《江南文化百科全书》的出版设想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阚宁辉从两个方面总结了编纂出版《江南文化百科全书》的价值和意义。第一,编纂出版《江南文化百科全书》是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加快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标志性文化工程。第二,编纂出版《江南文化百科全书》是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基础性文化工程。
上海师范大学与世纪出版集团签订《江南文化百科全书》出版合同后合影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参加第一届“江南文化与城市发展创新”青年论坛会议专家学者合影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社科院、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安徽大学、浙江树人大学、《探索与争鸣》、《文化研究》等高校、研究机构和学术期刊的等上海市江南文化研究联盟成员单位的代表以及全国各地的8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江南文化与长三角一体化、江南文化与传播创新、江南文化与城市品牌塑造、多学科视野中的江南文化等议题作专题发言并举行圆桌会议,深入探讨了江南文化在城市发展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链接地址:http://www.cssn.cn/gd/gd_rwhd/xslt/201907/t20190709_493138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