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话匣子 2022年8月28日
标题:《家庭教育指导手册》丛书发布 给家长100条建议与孩子共同成长
记者:刘康霞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如何缓解培养子女过程中的焦虑情绪,如何与学校教育协同育人?围绕着这些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今天,《家庭教育指导手册》丛书在上海师范大学发布,家庭教育专题研讨会同时召开。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闵辉谈到,近年来,上海在家庭教育方面做了很多探索,以问题为导向,评价为激励,建立健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机制,强化政府在推进家庭教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多措并举引导学校发挥家庭教育指导主阵地功能,促进家校协同育人,丛书的出版发行,是上海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重要举措。
上海师范大学校长袁雯说,终身学习视野下,要想为孩子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就必须成为“成长型家长”。《家庭教育指导手册》的编写和出版就是为了帮助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上海师范大学在上海市教委的指导下,组织教育学、心理学专家团队,面向家长和各级各类教师开展调研,征集了大量的典型案例,就是为了向千家万户提供家庭教育锦囊。上海师范大学将继续开发系列丛书与配套课程,在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做出贡献。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夏惠贤介绍,“给家长的100条建议”家庭教育指导丛书《家庭教育指导手册》由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委托编写,袁雯任主编。全书共五册,分别是《学前段》《小学低年级段》《小学中高年级段》《初中段》和《高中段》分册,每册含20个典型案例,共计100个案例、100条建议,生动呈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片段。内容方面,《学前段》包含认识孩子、认识自己;《小学低年级段》包含品格与人格、认识与学习、身体与健康、情绪与人际关系、兴趣与生涯发展;《小学中高年级段》包含学习规划、家庭关系、社会交往、生活管理;《初中段》包含学业与行为习惯、家庭与亲子关系、同伴与社交技能、自我与人格发展;《高中段》包含生涯发展、亲子沟通、学业压力、亲密关系、独立生活。丛书秉承家校社协同育人思想,注重学业问题与成长问题的结合,具备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特色和上海文化特色,突出实用性、专业性与可读性,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上海市妇联、上海市精神文明办、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基教处、托幼工作处、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上海市托幼协会、上海市早期教育指导中心、上海开放大学上海家长学校、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附属学校、上海市各区社区学院的与会代表参加了家庭教育专题研讨会,就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制度建设、体系建设、方法建设、课程建设、活动建设等进行了热烈讨论。
据了解,上海市近70%的中小学教师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为了更好地服务家校社协同共育,未来学校将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家庭教育微专业和家庭教育系列课程,在成人教育学硕士学位点开设“家庭与社会教育”研究方向,与社区实践基地联合开展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