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周到 2019年6月28日
标题:上师大研究整理出上海红色文化图谱,由1020处红色纪念地组成
记者:朱晓芳
今日(28日),上海市文史资料研究会和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在上海市政协召开“上海红色历史纪念地遗址发掘项目发布会”。
近年来,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集中力量,对上海革命史进行深入研究、对上海红色历史纪念地进行细致实地调研,现已基本形成更为完整和丰富的上海红色文化图谱,这一图谱由1020处红色纪念地组成。
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介绍了“上海红色历史纪念地遗址发掘项目”的价值和意义。他指出,上海红色文化具有四个特点:
第一,绵延不绝。从新文化运动发轫、中共建党,到国共合作,从抗日救亡到迎接解放,红色文化伴随着上海这座城市成长的各个阶段,红色历史的完整性,成为上海文化的一大特色。
第二,中共中央长期在上海。在1921-1949年的28年中,中央在上海长达12年,策划与指挥中国革命。
第三,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国际、军事、工运、统战、文化、情报、名人故居等。
第四,留下大量红色历史遗址。本次公布的1020个红色纪念地中,许多已建成博物馆、纪念馆,有些还需要继续研究和保护,精心呵护。
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姚霏介绍说,该项目收录的上海红色纪念地,是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奋斗、建立新中国的革命史迹。时间范围,从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空间范围为今日上海全境。
1020处红色纪念地,将分三个等级展示:
第一等级为50处重要纪念地,多为旧址保存完好、有相关纪念馆且认知度较高的红色纪念地,如一大、二大、四大会址、茂名路毛泽东旧居、周公馆、孙中山故居、宋庆龄故居等;
第二等级为125处一般纪念地,包括在沪中共中央机关、中央特科在沪活动地点、上海解放相关事件发生地等,内容多元,特色鲜明;
第三等级以机构、故居、活动发生地、纪念地形式分类,集中展示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爱国人士在工运、地下斗争、抗日救亡、统战等领域的红色史迹。姚霏也指出,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发现不少曾经的市级、区级文保单位在市政建设中仅留存铭牌,部分红色纪念地和遗址存在保护不力、铭牌不明显等问题,希望能利用这一项目,推动上海的红色历史风貌保护工作。
世纪出版集团始终关注红色历史纪念地项目的开展,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委员,上海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王为松介绍,集团很早就与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联络,承接该项目成果的出版。
集团对《初心之地——上海红色革命纪念地全记录》的出版,十分重视,在装帧、编辑等方面投入最大力量,力图打造一本兼具学术价值又能满足各阶层读者需求的图书。
与会专家学者充分肯定了该项目的原创性,同时认为上海红色文化的挖掘研究可以更加深入。
在研究的同时,与会专家也多次强调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重要性和急迫性。有学者指出,1000多处红色文化纪念地和遗址要“连点成片”,形成上海独特的红色历史风貌区片,同时要让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活起来、用起来,拉动红色旅游的发展;更要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让这道“红色风景线”进一步延伸出去。
链接地址:http://static.zhoudaosh.com/C655B3565392287C7264A8FF699D15A5793B69B17B533D1655BAB4715D01A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