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民晚报 2019年5月28日
标题:写在大地上的论文要有乡土气:在浙江平湖的街道办举行的上师大博士论文答辩
记者:王蔚
图说:40多位当地文化人士和群众旁听答辩会并有提问机会 上师大供图
新民晚报讯 (首席记者 王蔚)为了更好地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谆谆教导,上海师范大学今天破天荒地将两场博士论文答辩会放在浙江省平湖市的当湖街道举行。两个申请博士学位的课题均围绕民间文化展开。博导朱恒夫教授说,博士生的研究成果也应该让群众来“围观”一下,接受民间的检验,力求使象牙塔里的研究更好地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服务,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服务。
“文科博士生教育要理论联系实际。”朱恒夫介绍,博士论文的选题要具有科学性、学术性和现实性,尤其像戏曲、小说、曲艺、民间传说等“俗文化”,它们植根于民间,其发生、发展,都是广大老百姓支持乃至参与的结果,其内容与形式亦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今天参加答辩的王婉如,申请的学位论文是《上海抗战时期戏曲活动研究》,探讨了许多民间班社和艺人如何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积极宣传抗日,让戏曲和时代同命运、共呼吸的状况。当湖街道正在努力打造戏曲文化名片,把这篇论文放在那里的社区里答辩,有助于在浓厚的戏曲文化氛围中检验博士生的研究是否有乡土气息。倪金艳的博士论文《孟姜女传说的叙事研究》,探讨的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孟姜女传说”的历史与现存状态。长江三角洲地区不但盛行这一传说,还留存着由这一传说而形成的遗迹。在平湖答辩这篇论文,对于作为非遗项目的“孟姜女传说”在当地的传承,肯定有着积极的意义。
由南京大学博导、温州大学特聘教授俞为民教授任主席的答辩委员会,堪称文化研究领域大伽云集。在许多圈外人看来,博士生教育尤其是博士生论文答辩,往往带有些许神秘,且“高大上”。朱恒夫教授说,除了严格执行规定的答辩程序,旁听席上也邀请了平湖的民间文化人士和民间戏曲工作者,他们也可以向两位博士生提问。而且,在答辩会结束后,一场由专家、学者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同参加的座谈会也随即展开,话题包括“乡镇地方政府如何打造特色文化”“如何让民间文化在长三角一体化中发挥积极作用”等。
链接地址:https://wap.xinmin.cn/content/31535500.html?from=single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