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一流本科建设行动计划”的实施,推动学院课程思政综合改革,同时也作为哲学专业“全员全程导师制”建设项目的阶段性成果,哲学与法政学院哲学系25日举办了“学而思”学术节系列活动。
学术节是哲学专业学生坚持了6年的一个传统学术盛会,每年11月最后一周的周六举行。其宗旨是为了提升哲学学科建设水平,酿造学习和研究的浓厚学术氛围,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研究型哲学人才,为一流本科和一流学科建设寻找有力抓手。
本届学术节以“价值引领”为特点。鼓励学生用多样化的形式,展示哲学的思辨性,突出哲学在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方面的特殊作用。在导师团队的集体指导下,特别增加了紧扣中西哲学重要命题的学术辩论“义利之辩的古今交锋与碰撞”,同学们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诠释等角度,对“义”和“利”的辩证关系通过辩论的形式给予了全方位的解读。
为了鼓励同学以更宽广的学术视野,理解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一些重要命题,同学们在导师指导下,还排演了哲学话剧“比雷埃夫斯港的夜”,通过场景布局的设计,将苏格拉底、柏拉图、孔子等思想家的重要哲学命题以对话的形式进行了交流,培养学生的哲学思辨能力和经典阅读兴趣,体现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术实践精神,启迪同学们在求知问道的过程中,做到“学”与“思”的结合。
本届学术节强调思想创新。学术节紧紧围绕哲学一级学科学位点评估和哲学本科综合改革的要求,强调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研究能力的提升,学院特别组织了教授委员会对投稿进行了严格评审,并启动了重复率检测程序,不仅重视论文质量,而且重视学术规范和学术诚信。学术节上,获奖同学上台宣讲论文,教师认真点评,同学们既掌握了学术规范、拓展了学术视野,又得到了学术训练,收益颇丰。
学术节成为学院推进一流本科建设的有力抓手,通过学术节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科学研究素质,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积累了经验。
(供稿、摄影:哲学与法政学院 编辑: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