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驰骋“云”上,我们能做得更好!“慢校园”里奋进的沪上师生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2-04-25浏览次数:48

来源:上海教育 2022年4月25日

标题:驰骋“云”上,我们能做得更好!“慢校园”里奋进的沪上师生


疫情阻碍了我们的脚步,无法阻止的是一颗颗跃动向上的心。被“宅”在校园里、在宿舍里的学子们,并没有选择躺平,而是“花式”过着各自的“云中”生活:线上学习、志愿服务、虚拟实验室、思政活动。老师们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为学生探索和研究创造条件,鼓励学生“思考‘不停歇’”……慢校园中,奋进的师生最从容;慢校园中,奋进的师生最闪耀。



上海师范大学

 他们的忙碌从未停歇 


3月初疫情防控以来,上海师范大学的校园里因为有这样一群兢兢业业专注于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教授们,同学们才能更安心学习,校园生活才能更淡定从容。


查清华教授:用中华传统文化激励学生

 人文学院院长查清华教授坚持在办公桌“三尺讲台”带领学生读经典,感受中华诗词的韵律,感悟中华诗词蕴含的家国情怀。从“黄河落天走东海”到“青海长云暗雪山”;从“吹面不寒杨柳风”到“铁马秋风大散关”,他通过导读、原文选、注、白话译、解读和延伸阅读等方式,坚持用诗词的力量感召学生,激励学生。这期间,查清华教授还推进与法国巴黎高等研究实践学院(EPHE)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落实与法国格勒诺布尔大学LUCHIE研究所的学术合作;同新疆喀什六中校长一起,继续组织开展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文化润疆”系列项目,一刻不得闲。


肖胜雄教授:用忙碌的工作对抗疫情

忙碌是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副院长肖胜雄教授一个多月以来的校园生活日常。他坚持每天工作到深夜,对学生的论文进行修改,对前期的数据进行整理,对实验的进度进行调整,对后期的研究进行规划。他坚持每天检查实验室水、电、气、试剂安全,及时消除可能的隐患;定期以电话、微信、邮件、网络会议等方式“连线”学生,增强信心、指导学业、关心生活、疏导情绪。实验室价值超过千万的3台核磁共振仪是他的“牵挂”。他积极协调各方,完成液氮罐的校外校内搬运、消杀和液氮补充。“学校里每一个人都在努力,让自己忙碌也是对抗疫情的一种方式。惟愿疫情早日过去,大家可以重新起航。”他这样说。


乔永利教授:继续写好大豆科学研究的大文章

“每天,我们都要做大豆实验规划、水肥管理等一系列操作,这样才能培育出抗根腐病的高质量大豆新种质。”生命科学学院乔永利教授3月初以来扎根在实验室全神贯彻地攻克大豆疫霉根腐基因难题,整理前期数据,思考研究问题,并结合实际科研推进大豆品种选育,为服务国家战略“大豆振兴计划”贡献力量。在夜晚经常灯火通明的实验室里,乔永利教授还主动承担起了学院其他实验室动植物养护、实验室安全守护的“杂事”。



链接地址:驰骋“云”上,我们能做得更好!“慢校园”里奋进的沪上师生(四) (qq.com)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