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教授当团长,这份堪称学术规范的《团购指南》火了!快来“抄作业”→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2-04-11浏览次数:57

来源:澎湃新闻 2022年4月11日

标题:教授当团长,这份堪称学术规范的《团购指南》火了!快来“抄作业”→

最近

被封控在小区的

上海师范大学

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教授朱建

和他领衔下的一份

长达22页的《新时代花园团购指南》

一起在小区里火了!

这份堪称学术规范的《团购指南》是朱建和他所带6个研究生


这个疫情之下的特设临时课题

根据这份指南

这位大团长

已经为他居住的“新时代花园”小区居民

开了七八次团购

作为共产党员的朱建

也正以这样一种特殊形式

在社区亮身份、主动报到

缘起于亲历“抢菜难”现实难题

随着封控的延长,“抢菜难、配送慢”现实难题同样成为朱建每一天的亲历。

“我每天早上醒来就去各大App上点一点,从来没成功过。后来,网上整理出来了抢菜时间表,需要对应设置闹钟,这样一来,似乎更抢不到,因为更多人都在同个时间赛跑。”朱建对此满是无奈。

学化学出身的敏感性,让他觉得,如果随意开团又没有做好消杀工作,携带病毒的风险性太大,同时也会带来更大的无序。线上跟学生开组会时,朱建提及当团长以及“建章立制”的想法。

由于居委会日常抗疫事务性工作繁杂,对于居民自己开团要求自己组织运送负责消杀,朱建一个人肯定做不起来。第一步,他想到对“供应商”做好把关核实工作。

到哪里可以买到蔬菜水果、婴儿奶粉、肉蛋奶?朱建鼓励自己带教的学生们运用问题为导向的科研思维,群策群力找出可行方案,帮助解决燃眉之急。例会结束后的学生们迅速投入。

连夜编写出22页社区团购指南

学生们主要加入的是“信息收集组”,大家分头负责收集“上海发布”“上海消保委”等官方平台所发布的团购信息,并逐一拨打联系电话,获得关于运送时效、开团人数、货源是否充足等最新信息。

研究生余文钊一个人就拨打了40到50个电话,打到耳朵发烫,甚至一边排队核酸,一边还在争分夺秒打电话。让他感到欣喜的是,凡联系上的物资供应商都非常乐意为社区提供帮助,且持有“双证”能够派送物资。对于长久关机或者无人接听的,大家也会在表格中予以备注提醒。

仅仅几个小时后,朱建拿到了同学们的火速反馈后,以学者的严谨态度,连夜编写出22页的《新时代花园团购指南》——“本指南的初衷和目的是既能保证小区居民吃上想吃的菜,也能继续把防疫工作做好,保持新时代花园来之不易的低感染率。这是第1版,后续会不断增加供应商信息和更多物品。”

在征得居委会同意后,《指南》第一时间发布在小区业主群,并切实指导起所在小区团购的开展。小区群内,很快成立了宣传组和团购业务组,更新发布甄别后的有效团购信息,如菜品、价格、物流时间,以及主要负责对接住户的物资团购需求。

据悉,发布当天就成团4个,服务上千人次,涵盖蔬菜、肉、鸡蛋、牛奶等物资。参与团购的住户们纷纷对朱教授表达谢意,并请他一定把这份感谢转达给上师大研究生们。

三大呼吁期待可持续性

目前,新时代花园党总支、居委会和新时代花园业委会已发联合通知,将整个小区的团购工作全部委托给了朱建所负责的物资团。作为“大团长”的他,已在小区内召集了150余位志愿者,共同负责小区共4500余人的团购、消杀、配送等工作。为此,朱建还特别制定了《新时代花园物资消杀及分配细则》,为小区团购再加上一把“安全锁”。

当下,客观因素会让团购产生诸多不确定性。比如,开团时鸡蛋报价为40元一份,但最终因物流等因素变为45元的时候,该如何透明地做好解释工作?又比如,物资抵达小区,分装、派送,怎样高效组织?这都要经历制度设计和实战考验。

前几天晚上的两单团购,作为坚守到最后一刻的朱建,回到家吃晚饭已经是超过了23点。也是在昨天晚上,另一件让人开心的推进工作让朱建欣慰:已确定的楼栋志愿者纷纷以手写告示外加上门排摸的方式,希望为不会微信、却有需求的爷爷奶奶们代为团购,让他们不争不抢也能吃上新鲜果蔬。

有意思的是,朱建火了以后,还意外成了“民意直通车”。一位居民把一个问题反映给他:因为看病配药而开具出门单的居民和车辆,回到小区后往往没有消杀,这对封控小区也带来不安全因素。一听在理,朱建就此第一时间转给居委会负责人。没多久,就落到了实处:喷雾消杀已安排。

朱建说,此次,组织研究生们围绕社会之难和居民所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希望引导他们不忘科研目标、增强服务意识。通过这几天的社区团购,他也还有三点深刻的体会,希望和更多的团长、社区居民一起分享——

第一,每个小区团购要规范化,安全意识要强,对供应商、运输单位要有“双证”查验等基本要求。

第二,对小区志愿者们的招募和优化激励机制。

第三,居民们要多一些互相理解,同时拒绝啤酒、可乐等非必要物资的团购。

青年时评

抱“团”取暖,办法总比困难多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宏

“我的团长我的团”,这部康洪雷导演此前的电视剧剧名,成为了近阶段以来全上海认同度极高的一个词汇。

仿佛一夜之间,很多市民发现小群群里有了振臂一呼的邻居。“蔬菜团”、“粮油团”、“海鲜团”、“面包牛奶团”,他们通过各种保供渠道联络人或者自身的社会资源,开始积极筹措物资,并将信息提供给邻居选择。保供渠道解决了分散运送的运力不足问题,基层政府组织腾出了双手,解决了疫情防控和民生保障之间捉襟见肘的人力分配问题。

在“团长”的带动下,更多的居民加入了志愿者行列。在众多团购群里,有一个高效率的公益“团”让人刮目相看:他们有“用户组”负责用户运营,提醒群里新人相关团购规则;有“外联组”,负责挖掘团购资源,并跟居委沟通相关物资是否能团购;有“表格组”,用共享表格收集购物清单并进行确认;此外,还有“财务组”、“配送组”甚至负责复盘的“流程组”。一切运行规则都清清楚楚,每个人只需各司其职——这不正是现代社会的运作法则?

“团长”们和他们的“团”,在自给自足又互帮互助的同时,不少人还践行着公共责任意识。他们会劝阻居民去团非生活必需品,因为那会带来更多的疫情传播风险;也会尊重志愿者们的付出,拒绝为那些极其沉重的整箱饮料开团;他们坚持公益运作,很多“团长”都会将供应商返回的“团费”发还给居民,或在征得同意后捐给小区物业人员;他们还发挥“团”购群的凝聚作用,慷慨捐款“团购”防护服给一线基层人员和志愿者群体。

有情有义,又有组织有纪律,拥有这样的“团长”这样的“团”,是疫情封控时期市民之福,也是封控解除之日,上海各行各业迅速重启之希望。


链接地址:教授当团长,这份堪称学术规范的《团购指南》火了!快来“抄作业”→ (thepaper.cn)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