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专家学者在沪纵论:劳动幸福是个人和社会共同创造的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9-04-15浏览次数:31

来源:新民晚报 2019年4月15日

标题:专家学者在沪纵论:劳动幸福是个人和社会共同创造的

记者:王蔚


416997133599528935.jpg

图说:劳动积极性是劳动幸福的源泉 来源/东方IC

       新民晚报讯(首席记者 王蔚)由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青年学报》编辑部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以“马克思劳动•财富•幸福理论21世纪新诠释”为主题的第四届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论坛,日前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举行。 

       本次论坛自公开征文以来,收到应征论文在数量和质量、研究视域的宽度和深度方面都大大超过以往三届。应征作者的多样性特征亦十分明显,有著名的专家,也有年轻学者,学科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10多个学科领域。这表明,劳动问题研究正在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跨学科学术领域。

       市委党校副校长郭庆松教授表示,“马克思劳动•财富•幸福理论21世纪新诠释”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主编蒋重跃教授说,劳动中的“异化”是要引起大家关注的现象;让劳动幸福起来,对于提高人们的劳动热情至关重要。

       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所长何云峰教授在题为《劳动幸福不是一个人的事情》的主旨报告中强调,劳动幸福是个人、他人和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要保障每个人都通过创造性诚实劳动获得超越个人能力限度的幸福程度,就必须依赖于三种力量同时发挥作用:一是个人的内生劳动动力,亦即劳动积极性,是内因,是劳动幸福的源泉;二是要将社会的公共辅助制度化,助力个人大胆地进行劳动创造的勇气和魄力;三是他人的美德与博爱支持,这是制度化保障之外的社会化协助。

       当天还设立了三个分论坛和一个期刊专场,进行了分组讨论。第一分论坛主题为“马克思财富思想与劳动幸福理论”,第二分论坛主题为“劳动精神与劳动教育”,第三分论坛主题为“科技发展、人工智能与劳动发展”。各分论坛的专家学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非常深入而热烈的研讨。在论坛中,“劳动幸福”“劳动权利”“劳动精神”“劳动教育”“人工智能”“自由劳动”“劳动正义”等成为专家们发言的高频词。


链接地址:https://wap.xinmin.cn/content/31515270.html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