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00名学子参与新一轮“大创”项目

发布者: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19-04-02浏览次数:43


3月30日,新一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晋级答辩评审在我校奉贤校区第三教学大楼举行。本年度晋级申报中,学校将市级项目选拔与校级本科生科研立项合并评审,以使更多优秀学子能够有机会参与并投身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中。自通知发布以来,各学院积极宣传动员,学生踊跃申报,共602项项目申报晋级,包括创新训练项目550项、创业训练项目23项和创业实践项目29项,参与学生合计近3000人。

今年项目晋级立项依然采取学院推荐和学校答辩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校答辩评审由教务处组织,以项目所属一级学科分成20组同步进行,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采取现场答辩的形式展开。本次由来自全校各学院、各相关部处的63位专家参与评审,其中不仅有学院专业负责人、经验丰富的项目指导教师,还有部分学院由院长或教学院长直接参加评审,为学生项目提供指导和帮助。

在答辩现场,各位评审专家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以专业的视角从各个项目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项目申报书和现场答辩、汇报等情况对各项目进行综合评定和点评。答辩同学衣着得体、举止合宜、自信飞扬,他们以清晰的逻辑和丰富的语言陈述、展示自己所负责项目的主要内容、创新点、现有成果以及后续发展方向,气氛紧张而热烈。

此次答辩评审分为项目负责人自由陈述和专家提问两个环节。自由陈述环节,项目负责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围绕选题意义、主要内容、创新点、研究方法、进度安排、预期成果、团队协作和经费预算等方面进行陈述汇报。本次现场答辩不可使用PPT,鼓励同学们以实物、图片或板书对项目进行现场讲解和演示,这对项目负责人的表达展示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是一次集中考验。答辩中,各项目负责人准备充分、沉着冷静、思路清晰,许多项目负责人还带来前期研究、创作和创业成果,进行了精彩的陈述和展示。专家提问环节由评审组专家从专业和项目立项的视角出发,针对项目负责人的陈述内容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对于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项目负责人认真聆听、积极探讨。专家提问基于专业背景,具有极高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对学生的前期研究积累、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基础、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答辩过程中,评审专家还为项目负责人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创新方法、开展科研项目的方法和途径,在创新点和研究点的挖掘上更加符合专业前沿,以使项目得到切实的改进和优化。

本次项目答辩过程中亮点频现,师大学子们从实际生活出发,把生活中的发现和对自身日常需求的思考与自己的专业知识相结合,使项目既具有实际意义又能体现专业特色。例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调查与政策建议研究——以上海市徐汇区惠工新村小区和康乐小区为例》项目,成员们从近期生活中的热点——垃圾分类出发,以自己在生活中对于这一主题的理解和体验为基础,选取自己熟悉的地区进行了充分的调研,从而使项目能够脚踏实地,兼具实际意义和创新意义。

师大学子的专业优势在本次活动中亦得到体现。本次答辩中涌现了许多与教育相关的项目,同学们将创新精神运用在自己的专业中去,做出了能够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的优秀项目。例如舞蹈专业的同学们就将自己在舞蹈教学中的感悟与体会融入项目《创新·融合·开拓——小学新型素质教育舞蹈课的探索与实践》中去,紧扣课程发展的新趋势,试图将多学科结合起来,开发一套系统的、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创新型舞蹈教案教例,以改变当前教学形式单一枯燥的现状。项目《“人工智能+教育”视野下的小学STEM课程平台研发与应用》聚焦于教育技术的优化与发展。同学们分成两组进行课程设计和教育平台搭建,他们非常自信能够将资源有效整合,将搭建起的平台应用于教学。项目《直觉与分析加工的机制:以镶嵌汉字为实验任务》则从全新角度出发,通过实验研究试图开发出一套更加高效的学习方法。

本次答辩项目中充满了人文关怀,充分体现了同学们对社会的责任心,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师大学子的视线不拘泥于本身还放眼各行各业,不同年龄层次,申报课题对很多社会发展所面临问题的解决有建设性作用。项目《合唱训练对未成年自闭症人群的治疗实践与探究》关注到了自闭症群体,希望能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探索出对该人群有益的治疗方法,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使他们拥有更加精彩的人生。《辽宁省阜新市清河门区实验小学留守儿童问题社会实践调研》和《未成年人犯罪封存制度在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则将目光投向与未成年相关的社会问题,关注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发展。项目《中部地区民办农庄养老服务供给的探索》着力探索近年来的热点问题——养老,关注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为解决社会养老问题提供创新的想法和思路。

同学们立足专业知识,从自身兴趣出发申报项目,其目的也在于在科研项目中深入学习、找寻乐趣。学生们精准的找寻自身项目的亮点,不止于将项目停留在思考阶段,很多项目在前期已经完成了许多探究成果,体现了师大学子科研精神的前瞻性和积极性。许多答辩负责人在答辩后说道,因为一个项目而把不同学科背景、各有所长的同学们聚集在一起,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即使过程可能是曲折的,但对科研的一份热忱支撑着大家,同学们携手共进克服困难,每取得一些进展都能令人兴奋不已,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是无可比拟的。

同时,在项目研究和答辩的过程中,指导老师和本次的评审老师都给予了同学们很大的帮助,他们针对项目存在的不足所提出的问题和建议都是非常具有建设性意义的,为同学们今后的科研道路给予了方向和信心。有的同学在答辩后表示,虽然评审老师是本院院长给自己更添了一些紧张感,但是院长提出的问题都非常专业,一针见血,给出的建议又非常有启发意义,让人颇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受,因此更加明确了今后的研究方向。还有的同学则直言之前对学院评审教授的印象是幽默帅气,经过今天的答辩,更加认识到老师在学术上的严谨、认真、专业,使人更生敬爱之心。

答辩学生们对自己的项目充满信心,并且有一份“野心”,他们虽然对自己的项目有着美好的发展愿景,但均认为只有做好当下,踏实完成好现阶段的每一步工作,不断丰富自己的课题研究才能让自己的课题绽放光彩,为社会发展出力。评审专家们经过一整天的答辩评审工作后也都对本届大创给予了高度肯定,并赞扬师大学子能保持一颗积极热情、踏实肯干的科研工作心,十分难得。

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直得到学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以制度为规范,以活动为载体,以表彰为激励,积极探索新方法、新途径,秉承“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活动宗旨,使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各项工作的开展,加快了教学改革进程,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近几年来,每年立项都吸引千余名本科生积极参与,已成我校学生开展自主式、研究式、创新式学习,展现探索与创新精神的重要平台,学生得到了锻炼和成长,收获了成果:截止去年11月,近三年我校大创项目中,已经累计发表论文55篇,申请软件著作权6项,获得发明专利6项,著作发表6项,相关竞赛获奖近60项。

  

(供稿、摄影:教务处)

热点新闻
最新要闻